皤灘古鎮:千年鑄就,骨色相和,物華天寶。
皤灘古鎮是我國古代江南山區農村古鎮文化的典型縮影,也是研究我國古代農村集繁榮興衰的不可多得的典型資料。
經過了千年的風云,千年的沉淀和積累,皤灘仍保存三華里長鵝卵石鋪砌的“龍”型古街。街旁唐、宋、元、明、清、民國時遺留下來的民宅古居,氣勢宏偉、布局精美的“三透九門堂”,朱熹送子就學過的桐江書院和曾獲得中國藝術展覽會金獎、第四屆國際博覽會金獎的針刺無骨花燈,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能讓你體會到千年文化的內涵。
皤灘古鎮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是一個保存完整的商貿古鎮,現存一條東西長2公里,呈“龍”型彎曲有致的古街,街兩旁唐、宋、元、明、清等古代風格的建筑保存完整,店鋪、碼頭、客棧、戲臺、妓院、賭場、當鋪、書院義塾、祠堂廟宇一應俱全。
皤灘古鎮位于仙居縣城西約25千米處。皤灘乃永安溪獨一無二的五溪匯合點,即朱姆溪、萬竹溪、九都坑溪、又黃榆坑同點匯入永安溪,故皤灘有夜觀五月(指五個月亮倒影)之景。
皤灘又是水陸交匯之地。沿靈江、永安溪的水路在皤灘攏岸,通往浙西的蒼嶺古道也在皤灘起步, 這種連接東南沿海與浙西內陸的優越地理位置,它是鼎盛的清朝中期,皤灘古鎮頗具規模,主街道呈“龍”形,鵝卵石鋪嵌,彎曲有致,長達2公里,街面石板柜臺比比皆是。
除“水埠頭”外,鎮內還分布著“埠頭”五處:武義埠、東陽埠、縉云埠、永康埠和公埠。古鎮區集中大量明清古建筑群,豐富多樣,有商家老店、民居古宅、妓院賭場、書院義墊、祠堂廟宇。
自民國初期起,由于交通條件的變異及天災人禍,皤灘古街逐漸蕭條,特別是鐵路通車,使皤灘鹽路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皤灘市面也風光不再,但主體建筑與結構卻保持完好。
景點級別:AA級旅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