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藥”一詞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陌生的,但這個詞在中醫中卻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我國著名醫學典籍《傷寒論》里面所記載的200多個藥方中就有40方是僅有兩味藥組成的對藥。那么何為對藥呢?中醫講,對藥又稱藥對,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以增強療效的兩味藥組方治病。2016年6月12日,由無限極高品質中草藥健康食品獨家冠名播出的CCTV-10科教頻道《健康之路》節目邀請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的于振宣主任醫師,為我們講解中醫千年智慧結晶——對藥的妙用。
中醫認為:“天地合氣,命之曰人。”所以氣聚人生,氣壯人康,氣衰人弱,氣散人亡。這說明,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基本活動、生命活動、新陳代謝的一個精微物質。所以氣對人體是非常重要的。
對藥巧配 氣血雙補
爬樓梯不停喘氣、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納少便溏是身體氣虛的表現。氣虛日久便會造成人體其他功能下降,首當其沖的就是血的減少,通常稱其為血虛。血虛證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色淡白、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女性月經不調等癥狀。故氣虛需氣血雙補。此外,中醫還常說氣與血的關系可概括為“氣為血帥,血為氣母”。首先,氣能生血。營氣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們來自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氣。從水谷精氣轉化成營氣和津液,再從營氣和津液轉化成為紅色的血液,均離不開氣的運動變化;其次,氣能行血。血屬陰而主靜,血不能自行,血在脈中循行,內至臟腑,外達皮肉筋骨,全賴于氣的推動,如若血液的流動速度緩慢,更甚停滯不前,則會形成血淤。所以中醫說“氣為血帥”。而氣之所以能行血,皆因血能載氣。氣無色無形,但它卻要依附于血,若氣不附藏于血中則將渙散不收無所歸,同時血液也可以滋潤氣、養氣。所以中醫也說“血為氣母”。氣、血二者相互運作,方能養出好氣色。
對藥氣血雙補之當歸對黨參
當歸味甘而重,性溫,歸肝、心、脾經,故專能活血化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通經活絡,為補血良藥。凡婦女出現面色萎黃,月經不調,痛經,衰弱貧血,產后瘀血,例經(月經來潮時,出現口鼻流血)等婦科病,都可以用當歸治療。因而,當歸素有婦科“圣藥”和“血家百病此藥通”之美稱。
當歸在中醫中最有名的藥方便是與熟地、白芍、川芎為配伍組成的婦科補血圣方——“四物湯”, 此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從《金匱要略》的膠艾湯化裁而來,在中醫臨床應用中已有千年歷史,有補血而不滯血,行血而不傷血,補血而養顏的功效。
現如今,人們也把當歸“四物湯”的神奇功效運用到女性養生美顏的健康食品上,以無限極潤紅胭口服液為例,它以中醫益氣生血、健脾助運的原理為基礎,結合“四物湯”和“膠艾湯”,采用當歸、阿膠、珍珠等多種名貴原料,配合現代補血功能因子——中預鐵,令氣血同補,運行通暢,有改善血虛,讓身體潤出健康和美麗之功效。
將黨參搭配當歸,為氣血雙補的經典對藥。黨參味甘,性平,歸脾、肺經,質潤氣和,具有健脾補肺,益氣養血生津之功效,是常用的傳統補益藥。配伍為黨參15克、當歸10克,加水煎煮15分鐘,一日服用兩次,每次150毫升。次方對緩解氣血雙虛,調經止痛有顯著效果。
另外,黃芪味甘,氣微溫,有健脾補氣之功效。將當歸配以黃芪也是補氣補血、改善血虛的好選擇。
對藥氣陰并治之黨參對麥冬
黨參配麥冬有益氣滋陰之功效。黨參健脾補肺,有益氣養血生津的功效;麥冬性寒,味甘,微苦,有養陰清熱,潤肺滋腎的功效。當人體出現全身乏力、畏風、手腳心熱、白天出汗、夜間盜汗等氣陰兩虛的癥狀時,用黨參15克,麥冬10克,加水煎煮20分鐘,每日飲用兩次,一次150毫升,可益氣、養陰、生津。
另外,冠心病患者可多飲黨參麥冬飲,緩解胸悶胸痛的癥狀。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藥店購買藥材時要注意麥冬與天冬的區別,以防被無良商家欺騙買到假麥冬。
對藥補中益氣之黨參對葛根
黨參的經典對藥還有“黨參配葛根”。葛根味甘、性涼。它能幫助黨參將功效發揮到最大,更好地提升人體脾氣,調理脾胃,使氣血通暢。配伍為黨參15克,葛根30克,加水煎煮半小時 ,一日服用二次,每次150毫升,對升提脾氣有很好的作用。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簡單地將兩味藥材搭配便可緩解人體出現的一些問題。幾千年的對藥智慧結晶在我們身邊環繞,我們應該將其合理利用,養出好身體。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對藥知識,可關注由無限極高品質中草藥健康食品獨家冠名播出的CCTV-10科教頻道《健康之路》之《巧用對藥》系列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