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陶慧 鄭永儀 通訊員 何紫凝 伍月紅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 司徒冰
不少人認為西藥有很多不良反應,不安全;而中藥是我國的傳統用藥,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是純天然、安全無毒、可以放心使用。特別是老廣人,喜歡用各種中藥煲湯、養生,中藥的使用在老廣人的生活中十分常見。可是,較之西藥,中藥真的更安全嗎?
廣醫三院藥學部主任藥師司徒冰表示事實并非如此。她介紹,中藥和西藥一樣,都是屬于有明確適應癥和用法用量的藥品,而且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為任何的藥物都需要經過肝臟代謝,中藥使用不當會增加肝臟代謝負擔,甚至引起肝臟毒性,導致肝損傷。
據此,司徒冰對四種常見的中藥使用誤區進行了分析,這些誤區都可能引起肝損傷。
誤區一:把中藥當保健品,或認為中藥制保健品可隨意吃
司徒冰介紹,有許多人都覺得中藥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健身”,所以經常買一堆中藥“進補”,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中醫講究“陰陽氣血平衡”,缺什么才補什么。很多人往往認為自己身體有點虛,卻分不清楚究竟是陰虛、陽虛、血虛還是氣虛,甚至明明身強力壯,偏要進補一下,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還可能引發其他疾病。
另外市售多有自稱含中藥成分的保健品,其中,大黃、蘆薈、番瀉葉等被開發成了各種“潤腸、通便、排毒、瘦身”的保健品,稱可以用于治療慢性便秘、肥胖癥等作用。不少人會選擇服用這些保健品來達到美容瘦身的目的。司徒冰表示,在中醫中講究辨證施用,上述的苦寒瀉下藥雖適用于急性實熱性便秘,但卻不適用于虛性病癥患者、老年人、慢性便秘者,還可能引起黃疸等急性肝損傷。
長期服用還可能引起其他副作用,如腸道粘膜黑變病、免疫力低下,女性朋友還可能導致月經過多引起貧血、卵巢受損引起閉經。因此,含中藥的保健品不代表就能隨便吃,更不應該長期服用。
誤區二:吃中藥治病或是調理身體,藥量、服藥時間可隨意
司徒冰說,臨床常遇一些患者,覺得中藥是調理身體的,那么藥量和服藥時間可以隨意,甚至有些人會加大藥量,或者多吃幾天,以為這樣效果會更好。
但這種做法同樣非常不可取。她表示,引起中藥使用產生不良反應的中藥原因就是長期用藥或超劑量用藥。有些中藥本身就含有毒性,如朱砂、雄黃、蟾酥、附子等,過量服用即可中毒。由于肝臟本身特別敏感、脆弱,長時間或超量的藥物代謝很容易加重肝臟的負擔,使肝臟受到損害,從而加重病情。
誤區三:輕信偏方、秘方
對于坊間流傳的偏方,不少老百姓十分偏信,有些甚至寧可信偏方,也不聽醫生診斷。司徒冰稱,民間流傳的偏方秘方,大多含有損肝藥物,但大多數人對此不能分辨,盲目使用,造成肝損傷。當然,偏方、秘方在個別身上能夠發揮作用,但或許只是巧合,因此不建議人人都效仿。
健康小提示
【當出現以下六種征兆時,警示器官需要排毒】1.胃要排毒:舌苔發黃、口臭,很多人會感覺總也“吃不飽”。2.脾要排毒:面部長斑、白帶增多。3.小腸要排毒:下巴出現痘痘。4.腎臟要排毒:面部或身體水腫、疲倦感增加。5.心臟要排毒:潰瘍長舌頭部位。6.肝要排毒:指甲上會有明顯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