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大腦”今天就來聊聊關于腸道的那些事!
首先分享幾個案例
在營養高峰論壇上,我聽到這樣一個案例:英國漢諾威王朝王喬治多年來患有便秘,1976年10月25日清晨,他大便時因為用力太猛,引起心臟病猝發,不幸的大英帝國國王喬治二世最終死在了馬桶上。
馬季先生的不幸去世,死因看似心肌梗死,實際上便秘是死亡的誘因。
宋美齡享年106歲,跨越了三個世紀,即使她并非曾經享譽國際的歷史人物,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也堪稱奇跡。宋美齡沒有便秘的毛病,但每天臨睡之前都要灌腸。雖然,這種方法并沒有科學依據,但宋美齡卻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灌腸,目的是要將毒素清洗出來,達到排毒的作用。這在一般人認為是件既麻煩又痛苦的事,可是她卻把這當作一種愉快的事來做。
通過以上的幾個例子不難看出,老生常談的那句話“欲得長生,腸中長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是非常有道理的!
同時看到這樣一組數據:臨床醫學調查表明,我國便秘患病率為3%-17.6%,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為4%-6%,并隨年齡增長而升高,60歲以上可高達2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高達1:4.5,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腸道,所有的消化、吸收都是由它來負責,可見它的重要性。而現在很多人出現皮膚暗黃、粗糙、沒光澤、臉上長痘、口臭等現象,這些都屬于肺功能不健全,因為中醫講肺主皮毛司呼吸,而肺與大腸相表里,所以真正的原因是腸道不健康造成的。要想讓腸道健康,就要保證腸道四大屏障正常。
什么是腸道的四大屏障?
一、生物屏障
所謂的生物屏障就是維持腸道中的菌群平衡。腸道中有兩種菌種,一種是益生菌,一種是有害菌。只有保證兩種菌群平衡,才能給腸道建立一個利于食物消化吸收的ph環境。
當有害菌大于有益菌時,腸道消化能力下降,造成食物消化不完全,甚至會發生腐敗、變質。比如蛋白質分解不完全產生氨氣(糞便毒性指標)、吲哚、甲基吲哚、胺類以及硫化氫等有害物質,這些成分長時間在大腸里推擠,是形成結腸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菌群失衡的癥狀:
便秘的人群、大便發“熱”、發“燙”的,還有大便臭氣熏天的以及偏瘦和肥胖的人群。
解決方案:清腸道補充有益菌還原腸道菌種平衡。
營養方面:
1、補充碳水化合物。避免因各種原因不吃主食或長期以肉食為主的錯誤飲食習慣。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于主食。除了平時吃的大米、白面,還可以增加一些粗糧和雜糧的攝入。比如:小米、玉米、大麥、燕麥、豆類。強力推薦薯類。薯類中的淀粉不僅含量高,并且還含有大米白面所不具有的胡蘿卜素、VB、VC,還有起到保護心臟功能的鉀元素以及可溶性膳食纖維。建議用薯類代替一部分主食來吃,烹飪方法以蒸、煮、燉為主,避免油炸和燒烤。每天谷類薯類及雜豆推薦量為250-400g,建議精白米面:粗糧:薯雜豆類為1:1:1.
2、補充膳食纖維。膳食纖維目前的推薦攝入量:25-35,而目前中國人的普遍攝入水平在10g左右,甚至還不到5g,那么膳食纖維有什么作用呢?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有益菌的增值,特別是水溶性膳食纖維。膳食纖維的來源除了以上的谷薯類,還有蔬菜、水果。葉莖類蔬菜中膳食纖維較豐富,比如芹菜、韭菜等;水果中大多為水溶性膳食纖維,比如我們常吃的蘋果中含有的果膠。每人每天蔬菜推薦量為300-500g,水果為200-350g。特別提出:對于腸梗阻的患者,建議以水溶性膳食纖維補充為主,而不要補充不可溶性膳食纖維。
二、粘膜屏障
腸道粘膜完整是保證腸道健康的前提。如果腸道粘膜受損,就會使細菌、病毒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給肝腎增加負擔,導致疾病的產生。腸道粘膜受損有兩種原因:1、是飲食不均衡造成營養不均衡,身體缺乏了某種營養素造成的。2、是因為過多的壓力,會導致腸道痙攣,粘膜缺血死亡。
修復粘膜需要的材料:
1、VA起到維持皮膚粘膜層的完整性。
VA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如動物內臟(豬肝、雞肝)、蛋類、乳類含量豐富。β胡蘿卜素是VA的合成來源。它主要存在于深色蔬菜中,如西蘭花、胡蘿卜、菠菜、莧菜、生菜、油菜、荷蘭豆等,水果中以芒果、橘子含量較豐富。
2、蛋白質修復粘膜的下組織。主要成分是糖蛋白。
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有魚、禽、蛋、和瘦肉。魚蝦類推薦量為40-75g,畜禽肉類為40-75g,蛋類40-50g。
注意:辟谷的不足之處,腸粘膜會萎縮,造成吸收面積減少,加重腸粘膜的損傷。
三、機械屏障
所謂的機械屏障就是指腸道的平滑肌。常見的癥狀就是腸胃痙攣,常發生在兒童身上。引起痙攣的原因可能是飲食不當(如常吃生冷食品、暴飲暴食、吃的食物中含糖量過高產生積氣等)導致。也可能是由于氣候的變化使小兒出現腸胃痙攣現象;以上的幾種原因都會導致腸壁暫時性的缺血,或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平滑肌痙攣,形成腹痛。而大部分成年人是由于壓力過大引起的副交感神經興奮的。
解決方案:
1、應避免吃生冷食物、忌暴飲暴食,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食用。
2、緩解壓力也是一種好的方法。找個知心的朋友傾訴,戶外旅游或者通過運動進行解壓。
3、補充鈣質。鈣參與神經調節、肌肉興奮性,調節細胞內微絲、微管的收縮。補鈣的食物有牛奶、魚蝦、芝麻、大豆和豆制品、海帶等。
四、免疫屏障
用來對抗細菌和毒素,防止人體受到細菌、病毒的侵害。當腸道毒素累積過多,會從腸腔內被人體吸收,刺激體內的免疫系統。所以,要保障免疫屏障的完整性。
維持腸道免疫屏障的材料
1、鋅是維持免疫系統的重要物質,是構成免疫球蛋白的重要材料。鋅可以維持身體胸腺、脾臟的正常功能,若缺乏時,會造成臟器萎縮。
一般來說貝殼類海產品、紅色肉類、動物內臟類都是鋅的極好來源;干果類、谷類胚芽和麥麩也富含鋅。
2、VA是合成免疫球蛋白IgA和修復粘膜的重要物質。
我是如何踐行便秘營養指導的
在我們醫院中,便秘的患者非常之多,當面臨著便秘的患者時,我會給他們以下營養治療方案。
便秘的營養指導方案
尊敬的患者:
您好,根據您的便秘病情,進行營養指導,請您了解營養治療的目標,治療目標為恢復腸道自
主排便,即每周≥3次完全自發性排便。
下面為營養指導方案:
飲食原則1、按時進餐,三餐分配合理,定時定量。
飲食宜吃1)富含膳食纖維,維持成人正常排便的食物纖維攝取量為每日30g左右。如魔芋、芹菜、菠菜、紫甘藍、白菜、竹筍、大麥、燕麥、糙米等。2)富含有機酸,如蘋果,梨,杏,番茄,橙子等。3)能產氣食物,玉米、南瓜、土豆、地瓜、茄子等.4)多吃一些黑木耳喝酸牛奶,黑木耳含有一定的膠質,酸牛奶里含有一定的乳酸菌,兩者對腸道有很好的益處。5)補充一定堅果:如核桃、花生、葵瓜子、松子、腰果等。
飲食忌吃1)忌食辛辣、溫燥的食物,如酒、咖啡、濃茶、大蒜、辣椒、生柿子等。2)忌食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比如方便面、炸雞塊等。
烹調方式:多采用蒸、煮、燴,拌、燉等方式。
合理油鹽糖:每天攝入油脂:25-30g, 鹽6g,糖50g。
營養師:袁天煒 微信:549932314
今天腸道就先聊到這里,如果有需要問的問題請加我微信或者致電!
你的營養道路上有我,喜歡我文章的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關注ID:Ytw-268)
(版權申明:本文來自原創、書籍與網絡,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如有侵權,后果自負。)
作者簡介:
袁天煒
曾進修于天津三中心醫院臨床營養科
曾任蕙蘭醫院慢性病管理及健康教育科主任
曾任多家公司資深營養講師,健康管理師,營養保健咨詢師
尋醫問藥網、春雨醫生營養師
今日頭條,新浪博客,微博撰稿人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國家四級公共營養師
國家臨床營養師
中華醫學會會員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擅長疾病
多年致力于營養工作,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痛風,慢性便秘、慢性腹瀉、肛腸術后、孕產婦,肝病,腎病、心腦血管病、低蛋白血癥、體控等營養干預指導有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