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夾層、腹主動脈瘤,兩種都是十分兇險的大動脈疾病。
急性主動脈夾層發病48小時內死亡率達到50%,每拖延一小時死亡率增加1%,兩周內死亡率高達65%~75%。
腹主動脈瘤破裂總死亡率高達90%,即便及時送到醫院,死亡率也超過50%。
(CT可以清楚地看到腹主動脈瘤,鼠標位置)
這兩種病,任何人只要患有其中一種,就像揣了一枚“定時炸彈”。
隨時都有血管破裂大出血、死亡的可能。
而同時患有以上兩種疾病,就像懷揣兩枚“定時炸彈”,生命時時刻刻面臨威脅。
(術前胸主動脈造影)
日前,湖南省人民醫院介入血管外科成功幫助一名懷揣主動脈夾層和腹主動脈瘤兩枚“定時炸彈”的男子解除生命威脅……
56歲的湯偉軍(化名)是懷化溆浦縣的一名基層公務員。
1月13日,他突然出現胸背部疼痛,心窩位置尤為嚴重,刀割般的劇痛讓這名堅強的湘西漢子無法忍受。
在當地兩家醫院先后做了急診CT和急診CTA(血管造影),被診斷為“胸主動脈夾層、腹主動脈瘤”。
病情十分兇險,必須立即手術,在當地醫生的聯系下,湯偉軍被緊急轉送至長沙。
(置入支架后胸主動脈造影)
于1月14日住進湖南省人民醫院介入血管外科病房。
檢查發現,患者全主動脈(胸主動脈 腹主動脈)全程撕裂,胸主動脈夾層造成血管走形猶如“麻花”。
鑒于病情復雜,手術風險巨大,介入血管外科專家、湖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向華教授組織全科進行討論。
大家一致認為,患者全主動脈都處于十分脆弱的狀態,可以用一觸即破來形容。
“解大便時用力都可能導致動脈瘤破裂”,而一旦這根人體最大的動脈破裂出血,將導致無法挽回的后果。
(置入腹主動脈的支架呈“人”字型)
制定周密的手術方案和風險預案后,1月15日,向華副院長帶領張智明副主任醫師和劉放其、康超文等醫護人員,為患者施行微創介入手術。
在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內一共放置四枚覆膜支架,對全主動脈進行修復。
手術歷時2個多小時后順利結束,達到穩固血管,避免大動脈破裂的目的。
(介入湘軍領頭人向華副院長帶領團隊成功手術)
此外,由于采取股動脈穿刺的方法,患者體表只留下兩個針孔,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微創治療。
據悉,該例手術是湖南省人民醫院首例“胸主動脈夾層腔內覆膜支架隔絕術 腹主動脈瘤腔內覆膜支架隔絕術”,國內能開展這一手術的醫院也為數不多,代表了大動脈疾病微創治療的最高水平。
(血管成像可以看到置入的支架成功修復血管)
目前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將于1月20日出院回家。
“基于出血性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危急重癥多,手術風險大,我們將成立由多學科組成的‘出血中心’”,向華介紹。
出血中心將采取與胸痛中心類似的組織形式和運行模式,由急診、創傷、消化、心血管、神經和介入血管外科等學科人員分工協作。
打造出血疾病患者生命綠色通道,提升疑難重癥搶救能力,提高搶救成功率,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救命時間。
“我國主動脈夾層發病的比重很大,這主要是與我國高血壓患者眾多有關,而這類人群大部分對血壓并不重視。”向華介紹。
中國約有1.3億高血壓人群,還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或者即便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也不進行規律的治療,認為沒癥狀就可以不吃藥。
殊不知,在血壓的高高低低中,最先受損害的就是“勞苦功高”的主動脈。
所以預防主動脈疾病,控制好血壓非常重要。此外,一旦出現胸痛癥狀切不可麻痹大意,應立即前往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就診。
(術后復查顯示:大動脈腔內修復完美,雙側股動脈穿刺處血管無狹窄)
主動脈夾層即主動脈內膜被撕裂,血液經破口進入到血管壁的中層,形成了一個夾層。
這種情況下,血管壁只剩下一層薄薄的外膜,在主動脈血流的高壓沖擊下,一旦破裂就會像決堤的洪水一樣,患者傾刻間死亡,只需幾分鐘。
急性主動脈夾層發病早期死亡率非常高,48小時內死亡率達50%,每拖延一小時死亡率增加1%,而兩周內死亡率達65%~75%。
年齡高峰45~70歲,男女比例2~3:1,能活過一年以上的,幾乎沒有。
腹主動脈瘤是指腹主動脈呈瘤樣擴張,通常直徑增大50%以上定義為動脈瘤。
腹主動脈瘤好發于老年男性,男女之比為10∶3。
尤其是吸煙者,吸煙也顯著增加動脈瘤破裂風險。
絕大多數的腹主動脈瘤為腎動脈水平以下的病變。
常見的病因有動脈粥樣硬化,其他少見病因包括動脈中層囊性變性、梅毒、先天性發育不良、創傷、感染、結締組織病等。
腹主動脈瘤的常見致病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高血壓、高齡、男性等。
(編輯Eli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