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辦理喪事剩余物品的問題
譯解 武老夫子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解決人生問題
【原文】宋襄公葬其夫人,醯1醢2百甕。曾子曰:“既曰明器矣,而又實之。”
孟獻子之喪,司徒旅歸四布。夫子曰:“可也。”
【譯文】宋襄公葬其夫人時,陪葬器皿中有一百個甕裝著醋和肉醬。曾子說:“既然叫做明器,就表明它是實用的。”
孟獻子的喪事辦完以后,司徒派下士把未用完的別人贈送助辦喪事的財帛歸還各地原主,孔子說:“這件事辦得可以。”
【說明】本節描述的是辦理喪事剩余物品的問題,辦理喪事過程中,買進的以及別人送禮的,在喪事辦理結束后,孔子認為應該歸還給別人。
——————————————————
【注釋】1.醯:(xi西)《晏子春秋卷二·內篇諫下第二》:“醯醢腐不勝沽也;酒醴酸不勝飲也。”《論語·公冶長》:“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鄰而與之。’”《莊子·至樂》:“乾余骨之沫為斯彌,斯彌為食醯。”《荀子·勸學》:“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蜹聚焉。”《禮記》:“和用醯。”這里用為用于保存蔬菜、水果、魚蛋、牡蠣的凈醋或加香料的醋之意。
2.醢:(hai海)《詩·大雅·行葦》:“醓醢以薦,或燔或炙。”《周禮·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實韭菹醓醢。”《晏子春秋卷二·內篇諫下第二》:“醯醢腐不勝沽也;酒醴酸不勝飲也。”《楚辭·九章·涉江》:“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韓非子·難言》:“梅伯醢;夷吾束縛;而曹羈奔陳。”《呂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鱣鮪之醢。”《廣雅·釋器》:“醢,醬也。”這里用為肉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