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歡戲水避暑,恰逢小學生們放暑假,更是相約結伴學習游泳。
這個周一,門診來了一個小患者瑞瑞。上周游泳后,左耳朵進了一些水,也跟著教練試著偏頭往外控水,也用棉棒擦了外耳道,可是還覺得耳朵里悶悶的,好像水沒擦干凈。回家觀察了一晚上,瑞瑞感覺聽聲音也不如從前。家長擔心,這是不是有中耳炎了?還是耳朵里面進了水,水會不會跑到腦子里呢?
醫生檢查后解釋到,鼓膜分隔外耳道和中耳,在完整的情況下,鼓膜會阻擋外界異物或者感染進入中耳,所以不用擔心游泳的水會進到腦子里。讓瑞瑞覺得耳朵不適、耳悶的原因,是泡水后漲大的耵聹(也就是耳屎)。
原來,耳屎接觸進入外耳道的水后,體積漲大,又因為用棉棒擦拭外耳道的時候將耳屎推向了深部,緊挨著鼓膜,導致聽力下降。
這種情況下,家長如果自行用掏耳勺取出,是很有可能引起耳道疼痛并損傷緊挨的鼓膜的。醫生通過外耳道沖洗,用加溫后的生理鹽水將耵聹沖了出來。
治療后,瑞瑞感覺聽力立刻恢復如往常,而且耳朵也不悶不癢啦。
小提示:近期主訴游泳后耳內發悶的患者明顯增多,請勿自行掏耳,以免引起感染或者損傷。中耳炎、外耳道炎的患者治療期間避免游泳,防止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