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拳內功十八法,它以站樁功、仰臥功、盤坐功、健身養生功而組成8種動作鍛 煉方法,所以稱“紅拳內功十八法”。它是通過氣功的鍛煉達到的內、外功夫的統 -O意念、呼吸、勁力三者合一,可使人體經脈順通、氣隨意行、氣督血馳、氣力通 達,達到“體用兼備”的目的,促進強身壯體,全面改善身體素質,進一步增強神經對 人體的控制能力,從而獲得益于技擊、健身、養生三大功效。此功法簡便易行、神行 兼備、效果顯著,深受紅拳愛好者喜愛。
現介紹紅拳內功十八法鍛煉方法如下:
(―)玉柱樁功
兩腳平站,兩腳同肩寬,兩膝平直。胯膝均放松,兩臂豎直向上舉起,五指微開 且朝上,兩眼平視前方,面部要自然,下胯微向里收,舌尖輕抵上腭,頂要靈活,頭頂 百會要虛虛向上懸起。
要求:安定神思,吸氣納入丹田(臍下4. 3厘米)升真氣于頭,緩至俞口,降于丹
田,再下至會陰。由會陰至涌泉,后上至外胯升于丹田。然后意領由尾間至夾背過 玉枕上升泥丸宮,從顏面而下至喉,由胸下至丹田。
(二)朝佛勢(丹田功)
兩腳平站,面向前方,兩腿并齊伸直,腳尖自然外擺。兩臂彎曲,雙手合一,掌 心相對,掌指向上,與鼻同高,兩眼向前平視,舌尖輕抵上腭;故名稱“朝佛勢”。全 身肌肉放松,排除雜念,專心練氣。
吸氣法與呼氣法,由呼吸入手,安定神思吸氣納入丹田,意念有氣緩緩進入,并 慢慢充潤整個丹田。呼氣時,意念仍存丹田,呼吸用鼻,深長勻細。此呼吸法是順 呼吸,吸氣時腹部自然鼓起。呼氣時,腹部自然回收。
(三)白虎洗面
兩腳平站,身體直立,兩腿并齊伸直,兩臂向前、向上、向后劃圓至兩耳旁不停, 復向下至腋前。反之,兩手提至兩耳旁不停繼續上舉過頂,再向前方仆去,如此反 復練習。動作要緩,呼吸要慢,意念要淡。動作和意念及呼吸要協調自然、沉穩 平和。
(四)仰臥功 晶
仰臥功,是健身養生一種鍛煉氣功療法。具有得氣快、收氣安全的特點,此功矣 法適合中老年人鍛煉。因為人進入老年后,體內各部器官機能均有不同程度減弱、IkX 腰腿病、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偏癱等慢性病亦接踵而來。施以藥治療,往往見4^7 效緩慢,進行較大強度的運動療法,對于體弱多病、缺乏鍛煉基礎的老人又不適合。\ U
因此,練仰臥功最適合老年人和體弱多病的人。我將此功介紹給了很多老人和病 人,皆有不同的效果。
動作說明:
仰臥于床上,兩腳并攏,腳尖微向內收,全身自然挺直,氣沉丹田(臍下10厘 米)后,兩掌自丹田緩緩推橫至乳部。
上肢運動,舉左手由掌根處緩緩抬起,約半分鐘,順次從掌至關節處緩緩抬小 臂,約1分鐘,緩緩舉上抬至離床3~5厘米時,向前半伸,約1分鐘,然后手臂慢慢 放回體側。
注意,臂上抬時,掌心始終向下,意念在勞宮穴。如功法正確,則氣感明顯,抬 起的一側臂,有如抬舉重物,五指有發脹、發熱之感。左臂做完后,接著做右臂,方 法、步驟同前。
下肢運動,左腳跟緩緩抬起,離床2~3厘米,小腿依次抬起,緩緩抬大腿,腿與 床之間夾角15° ~ 18。為最佳。
注意,大腿抬起時,足尖要放松下垂,意念有涌泉穴。
中 初練時會出現腿部肌肉酸疼或大腿顫抖的現象。此時,可先將腿放下,休息片
甲 刻后再做。左腿做完,接著做右腿。方法、步驟同前。
閾 四肢做完后,靜息1分鐘。然后用雙手相搭,從胸口至丹田處由上至下輕推15
次。左右掌分別順臍下兩側推至小腹中極處10次,再做深呼吸5次,收功。收功 荊 后加做點按左右小臂內關穴3次。
禱 注意事項:
(1) 睡前練仰功者,可按神門穴30 ~50次,對失眠癥者有顯著療效。
(2) 患有偏癱癥或手足不便的老人,可請他人協助做功。完功后,可由協助人 員給患者從肩至手,從腿至足,反復按3次,這對恢復患肢靈活性大有好處。
(3) 練功時,一靜、二慢、三堅持,切忌急躁或半途而廢,只要堅持不怠,必有 收效。
(五)雙龍盤功
基本動作:
坐北朝南,全身放松,頭部身體保持端正,雙眼微合,“內照丹田”,口部自然閉 合,牙齒相扣,舌尖內卷輕輕抵上腭。
坐于墊上,把左腳小腿架于右股上,使左腳掌與右股略齊,把右腳小腿同法架 于左股上,兩腳掌心朝上,兩掌朝下(古法中拇指端內于無名指根處,或右手握拳, 以中指、無名指端抵住掌心“勞宮穴”)。
呼吸法:細潤呼吸,少時氣定,呼出一口氣使全身舒泰,遂納氣一口,下沉至丹 田,由津液助其下沉,則真火自降。吸氣時意念真氣自涌泉而開,由闌尾升于兩肋, 由夾脊至玉枕,漸升于泥丸宮(百會穴)。降氣時意念真氣由泥丸至神庭,至兩乳, 降于丹田。
要求與要領:
(1) 雙龍盤的功法練習,可使“五心朝天”(即兩腳心、兩掌心、百會穴)。五心 組合,混元一氣會使人感到功法境界與人的軀體觸合為一,沒有分散之感O
(2) 練功中眼要微合“內視”,也就是微合雙眼用余光默默注視正方“丹田”位 置。神思內斂這一點十分重要。
(3) 舌抵上腭在練功中有貫通任、督二脈之氣的作用,可使真津發生?!吧袼?、 全津、玉泉”意送“丹田”,起到“水火相濟”之作用。
(4) 練功過程從始至終,均應保持身體放松、端正,頸部保持端而不軟、正而不 僵,略含“頂懸”的意識。兩肩松沉,肘、腕、指均要放松自然,腰背、胯部自然松垂, 以保持身體重心端正平穩,使之不偏不倚。胸部內含,腹部內吸,襠部(即肛門、會 陰穴)用意識輕輕提起。
(5) 初學“靜坐”時,一般不易入靜,雜念紛紜。而經過一個階段的練習后,又 有可能出現偏于入睡的情況,兩種情況都會程度不同地影響練功的成效。
(6) 如果練功中出現頭暈、腦漲、胸腔堵悶或“外動”不止,難以控制等現象時, 可將特意守部位暫改為意守足心(涌泉穴)或足拇趾端。待上述癥狀消失數日后, 還要查明產生上述情況的原因,是否有違反或忽視文中具體要領或練習細節的地 方,總結經驗,并有意識地進行正確調整后,再恢復正常練習。
(六) 單龍盤功
基本動作:
坐于墊上,單盤坐功時,把左腿小腿左腳架于右股之上,右腿置于左股下,左手 手背放于右手掌心上,兩手置于丹田前,故名單龍盤。面部要自然,下頜微向里收, 舌尖輕抵上腭,頭頂百會向上懸起。
呼吸法:
細調呼吸,少時氣定,呼出一口氣,全身舒泰,遂納氣一口,下沉丹田由津液助 其下沉,則真火自降,吸氣時,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氣緩緩進入并慢慢充潤整個丹 田。呼氣時,心念仍有丹田,而不作想象。呼吸用鼻,深長勻細。
要求與要領:同雙龍盤功的要求。
關于雙龍盤和單龍盤練功的方向和時間,練功時要求坐北朝南而坐。練功的
時間是根據人身十二經氣血流注最旺盛的相應時間,現將其規律介紹如下,供練功 者參考。
子時(夜間23點至夜間1點)走膽經;
丑時(夜間1點至夜間3點),走肝經;
寅時(夜間3點至5點),走肺經;
卯時(5點至7點),走大腸經;
辰時(7點至9點),走胃經;
巳時(9點至11點),走脾經;
午時(11點至13點),走心經;
未時(13點至15點),走小腸經;
申時(15點至17點);走膀胱經;
酉時(17點至19點),走腎經;
戌時(19點至21點),走心包經;
亥時(21點至23點),走三焦經。
練功者根據所需,可按照上述所列選擇相應內氣最旺盛的時辰練功。
為了幫助讀者練功,下面將“雙龍盤和單龍盤功”的基本姿勢和要領用幾句話 概括、總結一下,便于鍛煉時參考。
雙膝盤坐,手疊近丹。
周身松弛,順其自然。
體要正直,舌泉上卷。
耳似虛無,目若垂簾。
觀準神凝,心息依連。
暗聽內注,氣運中丹。
靜功練氣歌訣:
靜功練氣三要訣,氣沉丹田神貫頂。
一要自然身要松,周身僵硬氣難通。
二要深思來入靜,精神混亂氣難行。
三要呼吸深而勻,出入自然氣不停。
三要缺一不可行,百練混元氣自成。
(七)吐故納新
基本動作:
身體直立,兩腿并攏,目視前方。兩手心外轉,沿身體兩側上起,兩手里扣中
指,相對沿身體前中線下落至丹田,再分手于身兩側還原。
要求與要領:
(1) 身體保持端正,收腹含胸,提襠,沉肩,松臂,頭頸正直,下須內收,舌抵上 腭,合齒閉唇(用鼻呼吸)。
(2) 起手時吸氣意想兩手。
(3) 下落手時意念從百會沿任脈(前中線)下行至丹田,此時配合呼氣。如此 吸氣、呼氣,我們從自然界吸入新鮮的氧氣和呼出二氧化碳,我們稱“吐故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