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通病。我們現代這個時代也有一個通病,十個人里面八個人都有,這種病叫做上熱下寒。最近有太多的人跟我訴苦,感覺自己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上半身是熱的,還時不時上火,長口瘡、長痘痘、還特別心煩,但是下半身又很寒涼,肚子、腿、腳特別容易涼,經常拉肚子,女性會痛經,男性會夜尿頻繁。上熱下寒的人身體很矛盾,想清清上火,稍微吃點寒涼的是拉肚子,想補補下寒,吃點溫燥的就上火,真是太痛苦了。
腎陽不足,現代人平時吃了太多冷飲,損傷體內陽氣,還有就是女人經、帶、胎、產都需要腎陽的參與支持,經期或產后養護不當,就容易損傷腎陽。從中醫的角度來講,胃氣不降,脾氣不升,腎氣不藏是上熱下寒的根本原因。人體最好的狀態是陽氣在下部,自下而上溫煦全身,陰液在上部,自上而下灌溉全身,也就是我們的心火往下走,溫暖下半身,腎水往上走,滋潤我們上半身。這樣我們身體才會陰陽平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心腎相互交融。
怎樣使身體才能達到心火往下走,腎水往上走的水火交融的最佳狀態呢?當然要依賴我們脾胃這個樞紐,胃氣下降、脾氣上升,帶動全身的氣機升降有序。如果中焦脾胃虛弱或者受損,氣機運行就會收到阻遏,就會導致該往下走的心火上炎,該往上走的腎水堆積下焦,造成生熱下寒的病理狀態。所以要想我們身體陰陽平衡、水火既濟,首先第一要務就是保護好我們脾胃這個樞紐。
可我們現在的人,不但沒有好好保養脾胃,反而天天在糟蹋脾胃,不好好吃飯,垃圾食品吃得太多,從而導致脾胃的運化能力越來越弱。終于有一天,脾胃罷工了,于是停留在脾胃的垃圾運化不出去堵塞了中焦這個要道。小伙伴們一定要記住一點:上熱下寒并不是你真的陽虛得厲害,而是身體里的火沒有被利用起來。真正陽虛的人全身都會是一片寒涼的跡象,而不僅僅是下半身。上熱下寒太痛苦,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調理呢?當然有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千年醫圣張仲景給我們留下來的專方——甘草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這個方子非常神奇,里面有溫里的藥,也有清熱的藥,有功邪的藥,也有補虛的藥,可謂是有攻有守,有溫有熱,有升有降,真是為上熱下寒專門打造的神方。甘草瀉心湯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專門用來治療狐惑病的。什么是狐惑病?這么說吧,凡是粘膜系統的病它都可以治療,尤其對頭面部反反復復遷延不愈的各種炎癥有奇效。比如很多人都有的口腔潰瘍、扁桃體炎、咽喉炎、口角炎、牙齦炎、結膜炎等。生殖粘膜的病也可以治療,比如陰道炎等。
治療狐惑病的甘草瀉心湯為何能調理上熱下寒呢?不著急,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甘草瀉心湯的方藥組成。
【甘草瀉心湯】炙甘草15克、黃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棗12枚(擘開) 、黃連5克。以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
溫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我們煮藥時一定要嚴格遵循張仲景的思路,就是把煮后的藥渣去掉,把湯液倒出來再煮,這樣才能發揮出甘草瀉心湯的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