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
文/潘戰和 @腫瘤專科醫生
癌癥越來越高發,談癌色變,民眾普遍有恐癌心理,這當然可以理解。但恐癌心理可能導
很多人擔心得癌癥,很自然就想到體檢,希望通過體檢來發現是不是得了癌癥,早期發現癌癥,這個愿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接下來的問題是:怎樣體檢才能篩查出癌癥?
大家由于相關知識的缺乏,或者一知半解,也為了圖方便,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各種體檢機構(包括私營的專營體檢機構和醫院設置的體檢部或體檢科)去體檢,這也并沒有錯,但關鍵是,這種體檢機構很多由于受利益支配,說白了就是有所圖,或者由于缺乏專科醫生的指導,他們開出的體檢套餐或給出的體檢項目建議只是泛廣而無針對性的,比如,在他們看來,所謂的篩查腫瘤,主要就是查腫瘤標志物,什么男性套餐,女性套餐,核心就是一整套的腫瘤標志物,常見的不常見的全都查,毫無針對性,也不管來體檢的人年齡、家族史、個人史等,即便你只有20歲,你如果想查是不是有腫瘤,他們仍然來者不拒,也仍然是那一大套腫瘤標志物,當然也會配上一些諸如心電圖、B超、胸片之類的檢查,最后出示一本所謂的體檢報告。如果這些檢查結果都正常,來體檢的這個人就會大松一口氣,真高興,沒得腫瘤,如果查出這其中的某個指標(主要是某個腫瘤標志物)升高了一點,麻煩就來了,焦慮,糾結,而體檢中心給出的建議無非是去找腫瘤專科醫生,于是專科醫生得費好大的勁來解釋,然后根據他的具體情況,重新給他制定腫瘤篩查計劃。
其實,不只是檢查結果的解讀,腫瘤篩查從一開始的篩查目的、要不要篩查、篩查項目的選擇都應該由于專科醫生來根據受檢者的具體情況而定,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來者不拒,或者體檢項目千篇一律。有的人根本沒必要去篩查什么腫瘤花這冤枉錢,恐癌不是杞人憂天胡亂擔心,而作為體檢人員也不應該利用人的恐癌心理。有的人盡管有篩查的必要,但也應該有針對性有選擇地進行檢查,這樣既能最大可能發現腫瘤,也能節約醫療資源和節約成本,也能避免當事人不必要的煩惱和糾結焦慮。
其實,在腫瘤專科醫生眼中,大多數的這個那個腫瘤標志物對篩查腫瘤是沒什么太大作用的,特別是那些敏感性和特異性都很低的少見標志物更是沒什么用,只會徒增當事人的煩惱。那如果想篩查腫瘤,要查什么呢?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前面說了,你有沒有必要查,應該查什么項目,怎么查,其實每個人是不一樣的,醫生要詢問你的各種情況(年齡、家族史、生活工作愛好等個人史、既往病史、出生居住地等),然后根據你的具體情況來有針對性選擇篩查的項目。主要是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選擇以下一些檢查手段:
1、醫生的體檢。什么意思呢?就是醫生通過視觸叩聽等(用眼睛看,用手來觸摸等),比如乳房的視診、觸診了解乳腺的外觀、乳頭、是否有結節包塊,有助于發現乳腺癌;腹部觸診是否有包塊,有時肝癌、胃癌、腸癌、胰腺癌等有可能表現為腹部包塊。肛門指檢了解直腸肛門的情況等,對直腸癌來說,這項檢查很基礎也很重要。有時只是這種簡單的檢查就可能發現腫瘤,可惜的是,很多人忽視了,不只是普通老百姓,也包括很多醫生。
2、X線檢查,包括胸片、乳腺鉬靶、CT等。
胸片既往用來發現肺癌,但胸片檢查分辨率低,容易漏檢,肺癌的查出率低,通過X線胸片發現的肺癌常學常分期偏晚,目前并不推薦胸片檢查作為肺癌篩查手段。
普通CT也可用來篩查肺癌,但常規的普通CT檢查輻射劑量偏大,所以肺癌篩查推薦采用低劑量螺旋CT,這已成為最有效的肺癌篩查手段。
乳腺鉬靶也是一種X線檢查,即乳腺X線攝片,它用來篩查乳腺癌。
3、超聲檢查,包括B超、彩超等。主要用于肝癌、乳腺癌等篩查,由于其無創傷性,用于子宮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癌癥的篩檢也不無益處。
4、各種內窺鏡,包括食管胃鏡、結腸癌、鼻咽鏡、喉鏡、支氣管鏡等。
食管胃鏡主要用于食管癌、胃癌的篩查。
結腸鏡主要用于結直腸癌(結腸癌,直腸癌)的篩查。
鼻咽鏡主要用于鼻咽癌,喉鏡用于喉癌,支氣管鏡主要用于支氣管肺癌,子宮鏡用于宮頸和子宮癌。不過這些主要還是用于診斷,而不是早診篩查,所以并不是常規,一般在發現問題時才有必要做。
5、宮頸刮片,這個主要是用于宮頸癌的篩查。
6、某些致癌相關的病原體(病毒、細菌)的檢測,比如人乳頭狀瘤HPV的檢測可協助宮頸癌的篩查;乙肝病毒HBV檢測,有助于對乙肝早干預,有助于肝癌的防治;幽門螺桿菌的檢測及必要的治療,有助于胃癌的防治;HBV對鼻咽癌也可能有幫助。
7、其他。比如磁共振,由于價格貴,一般不作為常規,僅在發現問題時作為進一步檢查的手段,或者用于某些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
作者簡介:@腫瘤專科醫生 潘戰和,腫瘤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知名腫瘤科普作者,健康專欄作者,中國醫療自媒體聯盟首批成員,健康中國科普之星,微博2016最佳醫學科普達人,擁有200萬+粉絲的微博大V,微博2016十大影響力醫療大V,新浪微博@腫瘤專科醫生。長期從事惡性腫瘤基礎研究和臨床診療工作,熱心并致力于腫瘤科普,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著有暢銷科普書《談“情”說“癌”》
圖片來源網絡。原創腫瘤科普文章,今日頭條首發,未經允許請勿擅自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zlzkyspz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