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頭在去年的今天說了這樣一句話:“世界讀書日,對于我們這種經常讀書的人來說就應該去休息,這是我們的節日?!保ù蟾乓馑?,可不是原話。)
于是去年的“世界讀書日”我就開心地玩了一整天,書也沒讀。但我買了一本《解析彩虹》,送給了在坐在我面前我最喜歡的人,所以呢對于不想讀書又有喜歡的人趕緊買一本書送給她,畢竟今天是一個可用格調高一些借口的日子。
你知道人有一個非常一致的共同點:崇拜和向往思想高于自己的人和物。世俗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接觸非常多具有高度思想的人,一個人的交際能力和生活范圍總是有限的,但讀書可以。讀書可以不斷接觸具有高度思想的人,是不斷的接觸。上至帝王將相治國之術,下至摸魚抓蝦之能;上獲物理巔峰造核彈之力,下取粗菜淡飯烹飪之技;上窺人心善惡之要,下觀蕓蕓眾生喜樂悲喜。周圍現實生活中不可以的,讀書可以,反過來說讀書也是一種現實生活。現在明白小學掛在墻上的名人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話意義有多大了吧,所謂初聞不知君之貴,再見君時淚滿襟。
讀書是非常辛苦的,這種辛苦是長時間讀書后產生的疲憊感。關于讀書的方法和技巧,隨處可見一萬種,無論多么花里胡哨的方法,只有唯一個前提:你要去讀。如樊登讀書會提倡的每周一本書,一年可以讀52本左右。初期一周聽一本書,如入一個新的天地,似乎被一本本未觸及領域的書籍拯救了一翻。在沒有足夠的腦力獲取和支撐快速讀書的時候,一個月讀一本書亦是難能可貴了,而每個月堅持讀一本書又是更可貴的。讀書如吃飯,總要換些口味,整日清水煮白菜胃也會受不了,營養也跟不上。整日讀中醫書籍也是不行的,會陷入一種思極至窮的狀態,若至思極至窮時會對中醫學習產生一種暗無天日的挫敗感。此時可從傍邊入眼,讀一讀牟宗三、王陽明、榮格等等人的書,再看中醫時又是一番新天地,別有洞天。
在學習書法時有個詞叫“字外功夫”。整日捏著毛筆練習寫字,不若讀讀書,看看字帖,最好練習一套劍法,再去寫字時進步飛快。眼在一物之上,功卻從外而來。
讀書大苦之后必有甘甜。這也是我能夠堅持讀書的原因之一。初上臨床,苦于少有人指導,遇見疑難雜癥時遣方處藥雜亂無章,所用方藥總不見效,挫敗感陣陣席卷來。讀《蒲輔周醫案》時知先生曾因為臨床效果差而閉門讀書三年,后獲大效;于是效仿之,白天臨床遇見問題時回頭翻書。時至今日雖不能盡愈諸病,但不至面對未熟之疾時而茫然無措;雖不能盡善盡美,也不至于誤人害人。
想來讀書也是一件極其便宜的事。二十歲可以讀五六十歲的書,2022年可以讀五千年前的書,張仲景雖羽化登仙了,孔子雖逝,我們雖不能再見他們,可他們的書籍一直如巨陽普照人間,在捧開他們的書籍時,又何嘗不是一次見面和對話。說便宜也有另外一個原因,每個月發工資便去買一本書,占用不了多少錢,因為是自己血汗錢買的,每每看著躺在灰塵中的書,也有去珍惜的情感。堅持買一年,對于讀書之事能超越同輩絕大多數,不管你居于瓊樓玉宇,還是身處溝壑爛渠,讀書一事始終都是最便宜和最公平之事,無論貧窮富貴,無論高低貴賤。
讀書的好處和意義任何人都可以說一堆,任何人也可以羅列一堆書出來。讀書要解決的唯一問題一直都是:去讀。也只有去讀,方能遇見甘甜回味。
想起讀書最瘋狂之時是在醫院下夜班之后,本應是回家睡大覺時,趁著年輕氣盛翻開一本新書,從早上九點一直讀到晚上九點讀完一整本書。那種感覺,真的可以用“酣暢淋漓”來形容,其中還帶有一絲不明覺厲的感覺。仿佛本來一團爛泥的生活變得鮮活起來,縱然是爛泥也可以用來種水稻、種甘蔗;若是沙漠則可以用來種土豆,保證那土豆既光滑又飽滿。
經常讀書的人要繼續讀書,不怎么讀書的人要去多讀一些書,日暮之年來臨時想來也有一些瘋狂之事,那便是瘋狂讀書之事。人類進步的階梯亦或許可以流傳恒久。
END
———————————————
2022年04月23日 世界讀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