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KTV的,都見過“拒絕黃賭毒”的口號,去過中緬邊境的,更能真切體會到毒品的危害。
其實,口號中“黃賭毒”的排序,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黃和賭,稍微來那么一點點,可能還不至于多嚴重,畢竟有句老話說的不錯“小賭怡情,大賭傷心(贏了的話,也不一定)”。
至于最后的“賭”,則是一點也沾不得,否則,你就等著家破人亡吧,幾乎就沒有第二項選擇。
所以,對于制造、販賣毒品者,政府的打擊那叫一個不擇手段,毫不手軟,絕不留情,“毒”量大者,雖遠必誅,云南的不少家庭幾乎是“片甲不留”,要么被殺(判處死刑),要么即將被殺。
面對如此強大的打擊力度,制賭販賭的人仍然層出不窮,趨之若鶩,可以說是前仆后繼。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難道他們傻嗎?難道他們不怕死?難道他們都是金剛不壞之體?
答案都不是。
他們不傻,也怕死,不僅怕死,甚至還想長生不死,直到宇宙盡頭。
他們前仆后繼的原因是,毒品是個賣方市場,供不應求,是個暴利行業。
馬克思曾說過:“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鋌而走險;如果有2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藐視法律;如果有 300%的利潤,那么資本家們便會踐踏世間的一切。”
而毒品的利潤,遠遠超過300%,面對如此暴利,資本家都會踐踏世間的一切,何況無所顧忌的毒梟呢?
可見,販毒者們為了高額利潤,鋌而走險,再合情不過了。
所以,僅靠嚴刑峻法就想把“毒販”一網打盡,絕對是癡人說夢異想天開,一點可能都沒有。因為中緬邊界上,好些村莊幾乎是“千山鳥飛絕,萬 徑人蹤滅”,即便如此慘狀,販毒者仍沒有善罷甘休的絲毫跡象。
既然法律解決不了問題,是否可以換個思路來試試呢?
《魔鬼經濟學》中就給出了一個思路:毒品市場不是供不應求嗎,那就把需求者給整消失,不就得了。如果能想方設法的東搞搞西搞搞,把毒品消費者都整沒了,你販毒者就沒法玩下去了吧,你總不能自己人賣給自己人吧?
肯定有人會比較疑惑,覺得想法挺好,但缺乏實操可能。
其實說到底,方法也很簡單:可以學習英明偉大的黨中央“老虎蒼蠅一起打”政策,將制毒、販毒、吸毒三位一體的進行立體打擊,販毒者檢舉吸毒者到一定人數后,可以獲得免死金牌,吸毒者檢舉販毒者,可以立功獲獎。
如此玩個三年五年的,與毒品有關的,不被玩死,也得玩掉好幾層皮。
這就是《魔鬼經濟學》給出的治毒方案。
是否可行,無法得知。
不過,無路可走之時,何妨一試?或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呢,誰又能說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