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特別喪的時候?那種喪爆了的感覺讓你整個人就像太宰治小說中四個字概括:
相比于村上春樹同學描繪出的那種“微小而確定的幸福”,現在似乎更流行“喪文化”,進而催生了悲傷蛙、長腿兒的咸魚、馬男波杰克、鮑比希爾這樣的喪界天團。
生活中的無力感、麻木、不爽……等喪的癥狀讓大家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鳴,處處都飄揚這樣的喪。
早晨起床洗漱一照鏡子,看到虛無縹緲的顏值,喪氣瞬間壓制了起床氣…
洗漱完想要來一發有氣質的自拍,發現如果不帶上墨鏡口罩帽子,沒有仙氣只有喪氣…
上班工作中,努力了半天,才發現智商真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周圍很多人沒有人關心你飛得多高,倒是在等著看你摔得多慘…
晚上下班想出去吃點好吃的開心開心順便發點照片賣賣萌,卻發現長得好看的才能叫吃貨,長得不好看的只能叫飯桶…
半夜臨睡前,明白又一天過去了,夢想更遠了…
真是天空飄來五個字兒:喪都在我這。不久前還在靠著星爺《唐伯虎點秋香》里經典的比喪片段笑,如今只要看看自己,我特M不就是原型嗎!
但小編覺得那些喊喪的年輕人,其實依然在賣力工作生活,掙扎于眼前的茍且,喊喪不過是他們情緒的宣泄口而已。可是在喪的面具背后,有可能存在于內心的是一股將爆未爆的小宇宙!也就是說喪也許是真的喪,但喪也許只是表象和自嘲,在這種情況下,喪到極點即燃點爆發!
以上這種觀點其實在體育圈的喪文化中尤為明顯,每一位運動選手都有過特別喪的時期,尤其是那些還在比賽中整個人都down了下來,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并不是觀眾喊個加油就能挽救過來的。然而緊張激烈的比賽不允許運動員們過長時間的喪,否則人家早就比完賽收工回家了。
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雖然是史上第一次有群眾參加的賽會,但是畢竟有實力有運氣站在這個舞臺上的業余群眾還是少數。
寫完暑假作業的白若辰本來是神清氣爽的來到了全運會,然后站到比賽選手中左看看右看看,發現業余吃瓜群眾就自己一個!
原本拿冠軍衣錦還校的想法瞬間散去,可能比沒完成暑假作業還要喪吧,專業運動員林立,這種比賽得倒數第二就夠吹一輩子了。
不過在“喪氣走一圈”和“瀟灑走一回”之間,她決定還是試一下,菲爾普斯沒游泳之前也以為自己是旱鴨子呢。
于是我們看到了全運會比賽中業余選手白若辰力壓專業選手奪得女子11至12歲組蝶泳全能銀牌這樣的奇景。相信此時她一定是內心燃爆,已經做好準備向更高目標挑戰。
沒錯!努力拼搏就是最好的“拒喪”大法!
說起全運會,不得不說一說從全運走出的飛人。
劉翔雅典奧運會一戰封神,成為全民追逐的偶像、中國速度的代表。作為全運會110米欄衛冕冠軍,2005年他再次站到了這個賽場,在臥虎藏龍的金陵,劉翔并沒有藏著掖著,響槍一刻如飛龍在天,13秒10的成績再次登頂。此后飛人更是勢不可擋,接連拿下數個冠軍。
然后你只看到了他沖過終點的雀躍,只看到了他捧起獎杯的榮耀,卻沒看到他喪的一面。腳傷伴隨著他大部分的職業生涯,作為職業運動員,他一邊訓練比賽,還要一邊擔心自己的身體,不斷的傷病累積更是讓他時刻沐浴在迎面吹來的喪氣中。
但他在喪氣中卻一路披荊斬棘,只要是比賽便專注向前拼勁全力,是堅韌和意志造就了飛人劉翔,打退喪氣。
古人有云:乒乓球全運會冠軍難于奧運會也。
拿了世錦賽、世界杯、奧運會冠軍的張繼科卻始終無法企及全運會冠軍,縱然他現在已經地表最具人氣乒乓球手之一。
但是…然而…全運會前養足精神睡夠了準備拿下冠軍的張繼科又受到了傷病的困擾,喪就一個字!
其實已經功成名就的他本不必這么拼,但是運動員對榮譽的向往對勝利的追求,讓他義無反顧,即使帶著傷痛也要站上賽場。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張繼科在強悍的國家隊隊友和沖勁十足的后輩面前,如何沖破阻擋、點燃全場!
以上我們可以看到,不管運動員的“戰斗”多么激烈,都無法避免為人喪氣的另一面,他們或沉默不語,或緊皺眉頭,或低頭祈禱,可是就當觀眾覺得不可能挽救開始喪意盎然的時候,在他們抬起頭睜開眼那一瞬間,從眼神看到的是一種燃燒的火,是一種永不磨滅的斗志。這種突如其來的逆襲真的會燃的你五臟六腑沸騰翻涌。
2017年第十三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現已開啟,33個大項、417個小項、20341名參賽運動員將為津門父老鄉親和全國的體育愛好者奉獻一場燃爆全場的比拼盛宴!什么迷茫、頹廢、喪氣,通通靠邊站!我們要的是熱血、希望、是明日的輝煌,打破喪牢籠,迎接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