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埃及政府收到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口頭通知,下月將停止向埃及提供燃油,且并未提供任何理由。今年4月,沙特國王在訪問埃及時雙方簽署了供應燃油的協議,總價值230億美元,每月供應70萬噸。還款期為15年,3年寬限期,利息為2%。埃及市場每月大概消費650萬噸石油,需從外國進口175萬噸,沙特占了其中的40%。沙特向埃及停止供油可能導致埃及在今年冬季出現燃料危機。同時,沙特駐埃及大使也突然離開開羅返回國內。埃及媒體對沙特公然撕毀協議紛紛表示批評,總統塞西也在10月13日的軍方大會上放出硬話,「除了安拉,埃及不會向任何人屈服」,強調埃及人必須保持獨立性,似乎是針對沙特近期對埃及施壓的回應。阿拉伯世界兩大強國關系的驟然緊張,其背后原因引發了外界猜測。
起伏不定的埃沙關系
縱觀上世紀50年代以來埃及和沙特關系,我們可以觀察到兩國間兄弟情懷和內在競爭的共存。兩國擁有共同的民族、語言和宗教文化,都視維護阿拉伯民族的利益為己任。但在另一方面,兩國國情不同,意識形態和利益考量也不同,同時均有在阿拉伯世界爭當盟主的意愿,這也使兩國的對外戰略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
在納賽爾執掌埃及初期,埃及與沙特兩國面臨相似的處境,追求的利益也大致相同,在地區事務上趨于合作。兩國均反對新舊殖民主義,推行中立和不結盟政策,排斥共產主義,同時主張加強阿拉伯國家團結,共同對抗以色列。但是隨著埃及和蘇聯結盟而沙特轉向美國,埃沙兩國的關系漸行漸遠。1958年2月,埃及和敘利亞組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當年3月納賽爾訪問大馬士革時突然指控沙特國王曾阻止埃及和敘利亞合并,試圖收買敘利亞情報部門首腦薩拉吉謀害他,兩國關系迅速惡化。1962年9月爆發的也門內戰,表面上是也門共和派和王黨的斗爭,這兩派其實分別得到了埃及和沙特的支持和援助。
盡管埃及和沙特在60年代交惡,但在面對阿拉伯的共同敵人——以色列時,兩國依然合作。1967年「六五戰爭」前,為了配合納賽爾攻擊以色列,沙特曾派出五萬士兵分駐在約旦和本國亞喀巴灣沿岸。從「六五戰爭」結束至1973年,沙特每年撥出2億美元給埃及、敘利亞和約旦三國,以幫助他們恢復經濟,重建軍隊,埃及一直是接受援助最多的國家。但是在薩達特執政時期,尤其是1973年對以戰爭結束后,埃及和沙特的關系由合作走向破裂。一是因為埃及期望海灣阿拉伯國際提供巨額援助以補償自身對代表阿拉伯國家出戰的犧牲,而沙特等國不愿無條件提供資金,甚至希望通過援助來影響埃及內外政策的制定,這讓埃方難以接受;二是因為埃及不顧阿拉伯國家反對毅然走向與以色列和解之路,引發了沙特在內的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的不滿。
1977年11月19日至21日,薩達特訪問了以色列并在其議會發表了演說。
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穆巴拉克執政后,在對外政策上采取平衡戰略,埃及和沙特關系也趨于平穩。埃及和沙特都對美國向以色列一邊倒的政策表示不滿,開始在巴以問題上采取相似立場,即保持與以色列的「冷和平」,但在道義和物質上支持巴勒斯坦事業。伊朗伊斯蘭革命后,埃及和沙特都反對其向外輸出原教旨主義。在兩伊戰爭爆發后,兩國都堅定地站在伊拉克一邊。在上世紀90年初海灣危機期間,埃及參與了國際聯軍收復科威特的行動,保衛了沙特的國土安全。在「9.11」事件后的反恐和中東民主化的問題上,埃及和沙特兩國立場也比較接近,均主張用溫和的伊斯蘭思想取代極端主義,反對美國用入侵的方式強制改造中東國家。
準盟友關系下的分歧
在穆巴拉克時期,埃及是與沙特平起平坐的大國,甚至其整體國際和地區影響力是大于沙特的。但是隨著「阿拉伯之春」的爆發,埃及陷入長達數年的政治混亂,沙特逐漸取而代之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袖。隨之,埃及和沙特關系也發生了轉變。
鑒于沙特前國王阿卜杜拉與穆巴拉克的友好關系和沙特對政治伊斯蘭勢力潛在地區擴展性的擔憂,沙特在「阿拉伯之春」之后并不樂見穆巴拉克倒臺和穆斯林兄弟會的執政。因此,當2013年埃及軍方發動政變推翻前總統穆爾西時,沙特第一時間表示了支持,以沙特、阿聯酋和科威特為代表的海灣國家向塞西政府給予了數百億美元的援助,海灣商人也紛紛前往埃及投資。事實上,沙特是期待埃及在軍方統治下恢復革命前的穩定,并成為沙特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上的得力盟友。
2016年4月,埃及總統塞西與沙特國王薩勒曼在開羅會面,商討建造橫跨紅海大橋。
圖片來源:法新社
為了獲得國家恢復經濟急需的資源,埃及政府在口頭上反復強調對沙特的完全支持,但它并非真心實意地認同沙特的國際和地區政策,在具體操作層面也往往「口惠而實不至」。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沙特斷油是因為埃及近日在聯合國關于敘利亞問題投票時支持俄羅斯而非沙特,但事實上自2015年以來,埃及和沙特之間已經爆發了多次分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1.錄音泄露事件
在2015年2月,親穆兄會的網站上流出埃及總統塞西在出任總統之前的一段錄音,當時他是穆爾西政府的國防部長。塞西在錄音中說,埃及軍隊現在需要100億美元,可以找海灣阿拉伯國家索要,因為他們就是「自動取款機」。此錄音帶釀成了埃及和沙特之間的政治危機,塞西立刻在2015年3月與其辦公室主任阿巴斯·凱米勒一同訪問利雅得,向沙特官方作出說明。但是這并沒有熄滅沙特媒體對塞西言論的持續批評,著名沙特媒體人哈立德·達赫里稱沙特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樣侮辱性的形容。
2.軍事聯盟之爭
2015年3月,阿拉伯國家峰會接納了塞西的倡議,宣布建立「阿拉伯聯合部隊」,以「應對挑戰和維護阿拉伯民族安全」。但是沙特對此并不感興趣,還在2015年8月阻撓了 「阿拉伯聯合部隊」備忘錄的最終簽署,理由是它「尚未獲得所有阿拉伯國家的認可」。在宣判塞西軍事聯盟計劃的「死刑」后,沙特立刻自己組建了伊斯蘭聯軍,并自動將埃及列入其中。據阿拉伯媒體分析,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當仁不讓的第一軍事大國,而沙特刻意將軍事聯盟擴大到伊斯蘭國家范圍,意在將軍事主導權從埃及轉移到巴基斯坦,因為沙特對巴基斯坦更具有影響力。
3.也門戰爭
沙特在2015年3月阿拉伯國家峰會前兩天突然宣布對也門采取軍事行動,代號「果斷風暴」。盡管埃及軍方宣布參與沙特在也門的軍事行動,但一直未達到沙特要求的參與程度。埃及參與了對也門海岸的封鎖,也有少量空軍加入了沙特主導對也門的空襲行動,但并未按照沙特的要求派出地面部隊參戰。根據阿拉伯媒體的最新披露,埃及可能在封鎖海岸時故意放行讓胡塞武裝獲得外部武器,且埃及情報部門在「果斷風暴」開始后三個月,就與胡塞建立了良好的溝通管道。這些行為和信息無疑都加重了沙特對埃及忠誠度的懷疑。
4.敘利亞問題
相比上述問題,埃及和沙特在對敘利亞危機和巴沙爾政權的態度上的分歧更大。沙特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優先目標是推翻總統巴沙爾,不論采取何種方式。而埃及則主張應首先消滅敘境內的伊斯蘭極端組織,并「保留敘利亞國家機器」,對巴沙爾政權持有同情態度。2016年2月,沙特曾決定與阿聯酋合作派出地面部隊干涉敘利亞危機,但埃及在第一時間表示明確反對。埃及外長薩米赫·舒克里與科威特外長在開羅會晤時表示,「埃及認為沙特派地面部隊介入敘利亞的決定是‘單方面’的,并不是在伊斯蘭聯盟框架下打擊恐怖主義的行為」,并稱埃及依然堅持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
5.對俄關系
自塞西總統上臺以來,埃及不斷加強與俄羅斯的關系。俄羅斯不僅和埃及簽訂了大量的經貿協議和武器銷售合同,還承諾幫助埃及修建其境內第一座核電站。據俄羅斯《消息報》消息,埃及將向俄羅斯提供軍事基地。雙方正就俄租賃包括位于埃及城市西迪拜拉尼的廢棄蘇聯空軍基地在內的埃及軍事設施展開談判。1972年以前,蘇聯曾利用西迪拜拉尼基地監視美國海軍動向。2014年底,俄羅斯與埃及恢復了中斷了三十年之久的軍事合作。在2015年3月的阿拉伯國家峰會上,塞西要求阿盟副秘書長宣讀普京對峰會的賀信,并公開表達了對俄羅斯的感謝。而沙特對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的深度介入十分反感,認為它是敘利亞危機延續的關鍵因素,造成了阿拉伯世界的災難。因此,埃及和俄羅斯的接近必然也引起了沙特的負面情緒。
6.島嶼轉讓
在2016年4月沙特國王薩勒曼訪問埃及期間,兩國簽訂了重新劃定紅海邊界的協議,埃及將蒂朗和薩納菲爾兩座轉讓給沙特。突然宣布的領土轉讓使埃及輿論嘩然,引發了塞西上臺以來最大的民眾抗議浪潮。在2016年6月,埃及官方法庭宣判埃及政府無權簽訂該協議,兩座島嶼仍屬于埃及主權范圍內。隨后,埃及政府提出了上訴,但此案例尚待最終定案,使埃及政府無法最終履行兩國協議內容。單方面的失約也成為了沙特指責埃及的理由之一。
兩座島嶼位置
結語
當前沙特的地區政策主軸是抵制伊朗以及什葉派勢力的擴張,然而埃及并未在該問題上給予積極的幫助,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在沙特和伊朗頻頻交鋒之時,埃及外長舒克里在9月23日的聯合國大會間歇會見了伊朗外長扎里夫,雙方就地區問題尤其是敘利亞危機交換了意見。雖然自從上世紀70年代末斷交以來,埃及尚未和伊朗恢復外交關系,但兩國的交流升級已足以讓沙特擔憂。此外,埃及還不顧沙特的感受,與伊拉克政府簽訂協議幫助后者在埃及境內培訓軍事安全人員。而沙特歷來認為伊拉克中央政府是伊朗的附庸,埃及與伊拉克走近被沙特視為是親伊朗的行為。
作為在「阿拉伯之春」中少數保持了穩定的地區大國,沙特利用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向阿拉伯伊斯蘭國家提供援助,以換取后者在重要地區和國際問題上對沙特的支持。起初,沙特滿足于埃及在地區問題上的片面合作,至少給予了它在道義上的關鍵支持。但是在經歷兩年多的國際低油價后,沙特已經沒有資本再對它的盟友繼續慷慨下去了。盡管沙特深知埃及在其盟友體系中的重要性,但埃及持續忽略沙特的核心關切,這使得沙特不得不通過斷油之舉向埃及釋放警告信號。
針對沙特的懲罰措施,埃及可能會以減少向麥加派遣朝覲團隊和撤出對也門的軍事行為作為回應。為了彌補沙特斷油造成的能源短缺,油氣豐富的俄羅斯可能會成為埃及求助的對象。至于埃及和沙特關系到底會走向何方,我們還有需要繼續觀察。
參考資料
陳天社,《當代埃及與大國關系》,世界知識出版社,北京,2010年版。
http://www.huffpostarabi.com/2016/10/15/story_n_12501390.html
http://www.madamasr.com/ar/sections/politics/?????-??????-??????-???????-???-?????-???-????
https://www.middleeastmonitor.com/20161011-saudi-distances-itself-from-egypt-halts-investment-projects/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egypt-saudi-analysis-idUSKBN12E1N8
今日主筆 / 段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