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芙蓉區的王先生終究抵不過兒女的堅持去醫院進行了一個系統的健康檢查。剛做完心電圖,醫生就對心電圖的結果皺起眉頭,并耐心地詢問王先生以前是否發生過急性心肌梗死,因為心電圖上可見壞死性的Q波,表明有陳舊性心肌梗死。但王先生從來都沒有出現過明顯的胸悶、胸痛癥狀,怎么可能出現心肌梗死呢?醫生進一步詢問得知王先生平日喜食紅燒肉、且有每日一包煙的習慣,從未至醫院做過檢查,這一次要不是兒女堅持也沒有定期做體檢的意識,自我感覺身體狀況良好。
在醫生的建議及兒女的勸阻下,王先生接受住院做進一步檢查,并放棄最近的外出旅行計劃。通過冠脈造影檢查發現右冠中段以下完全閉塞,心臟彩超也提示下壁運動減弱,若再延誤治療隨時有生命危險。
像王先生這樣的,沒有明顯胸悶,胸痛癥狀的心梗被稱為“無痛性心梗”,因為癥狀輕或不典型而容易被患者忽視。與有癥狀的心肌梗死一樣,對心臟是一種無聲的重擊,同樣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甚至比有癥狀的更為嚴重。據統計這種無痛性心梗占心梗總人數的45%,因此被稱為沉默卻常見的“殺手”。
發生無痛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雖然沒有心絞痛的癥狀,但是仍會出現其他的癥狀,如頭暈、惡心、嘔吐、腹痛、出冷汗等。
王先生后來接受了支架手術治療,將閉塞的血管開通。王先生是幸運的,因為未經治療的心梗死亡率高達70%以上,也是心臟性猝死的首要原因。無痛性心梗的患者因不能及時就醫,從而喪失了急診手術開通閉塞血管的最佳時機,也無法得到及時的藥物治療,預后甚至比有癥狀的心梗更差。
目前無癥狀心梗的患者隊伍仍然很龐大,那怎樣才能在這個龐大的隊伍中發現這個“沉默的隱形殺手”呢?這就需要提高醫生和患者雙方的警惕性。
以下兩點有助于我們及時的判斷和識別:
第一:認清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及早發的冠心病家族史等,這一部分人群發生沉默性心梗的可能性更大。
第二、對于上述的高危患者,半年或一年復查心電圖,讓“隱形的殺手”及早浮出水面。心電圖價格低廉方便,是目前可操作性最強的一種篩查手段,在社區醫院、診所、衛生院均可以完成。
所以建議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定期行心電圖檢查,降低發生心梗的風險性。文:范文娟
編輯:李鳳
審核:潘宏偉
關注最新醫院及科室動態,
獲取新鮮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