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五年前大學畢業生誤入傳銷遭殺害分尸,十余名嫌犯現受審
阿志(化名)大學畢業后不久便失蹤了,十多年后,他的父母從廣州來的民警處得知,阿志在當年已遭殺害。
8月14日,廣州市公安局番禺分局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該案十余名嫌疑人已被以涉嫌故意殺人罪移交檢察機關,目前,該案已開庭審理,尚未判決。
警方偵查發現,阿志2004年在廣州誤入傳銷,因反抗傳銷組織的非法拘禁被打死,后被分尸拋棄。
當年,阿志的部分遺體被發現,警方囿于當時的條件一時無法查實受害者的身份,該案被一度稱為“無名尸甲被兇殺案”。后借助DNA比對,終找到突破口。
據警方介紹,該案的涉案人員中,有兩名當時剛畢業的大學生,兩人還是大學室友;被抓時,他們都過著正常普通的生活,有的是保險業務員,有的是手機銷售員,有的是培訓機構的員工,且多數都已成家。
“無名尸甲被兇殺案”
2004年12月16日,廣州番禺大石街廢棄的一個養蛇場,植被茂盛,人跡罕至。一名拾荒者在樹叢里發現一個塑料袋子,袋子已經爛了,露出來一個人的兩個上肢和一個右下肢,其余的尸塊則未找到。
當時的法醫鑒定顯示,死者是一名20多歲的男性,死亡時間大約是在兩到三個月之前,身高1.65米到1.70米之間。辦案人員發現,死者的指甲修整得較整齊,說明他的生活習慣比較講究,同時其手掌的掌紋紋路較清晰,沒有遺留職業特征的痕跡,據此可推定死者應該不是一個體力勞動者。
沒有身份信息,沒有視頻監控,也沒有目擊者,線索只有一個黑色的塑料袋子和遺體。當年,大石街外來人口眾多,囿于當時的條件,警方沒有辦法查清死者的身份等信息。警方立案時,該案被稱為“無名尸甲被兇殺案”。
不過,警方一直未放棄該案。
番禺警方此前于2001年9月份成立DNA實驗室,是我國第一批籌建DNA數據庫的公安機關。案發后,法醫從死者的骨細胞提取DNA,為日后破案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2006年,公安部DNA數據庫聯網時,番禺警方把該DNA信息推送到建立DNA庫的一些省市,以便比對。同時,番禺警方對在番禺報失蹤并符合該案特征的線索,都逐一派專人去核查。
2015年4月,番禺警方收到公安部DNA數據庫發來的比對報告,“無名尸甲被兇殺案”死者的DNA,比中了河南鄭州新密市公安局登記的失蹤人員阿志。
兩名番禺刑警立即去了河南,阿志的父母見到民警時,哭成淚人,他們已經尋兒十余年。
阿志的父親老陳介紹說,阿志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當年是村里第一個考上重點大學的孩子;畢業后,阿志被分配到上海一家國有企業工作,然而他不滿意那份工作,說要出去闖一闖,他的這一想法遭到父親嚴厲批評。2004年10月,老陳與阿志通了最后一個電話,阿志就失蹤了。為此,老陳一直自責,認為兒子是負氣出走。
阿志的父母都是農民,他們張貼尋人啟事,報案,四處找熟人打聽,也去上海找過人,但一直沒有消息。因為怕阿志打電話回家,他們也一直保留家里原來的座機號碼。
2013年,家里的一個當協警的親戚告訴老陳,如今有了失蹤人口信息庫,可以采集父母的DNA,為尋找失蹤的孩子提供比對線索。于是,老陳和妻子去了當地的派出所做了DNA血樣采集。
命案背后傳銷組織隱現
辦案民警發現,此案難度很大,阿志2004年畢業分配去了上海,他的生活看起來和廣州番禺沒有關系,而且他的生活軌跡復雜,性格內向,和河南老家的人聯系又少,父母對他的生活知之甚少。
經過分析,警方判斷,作為20多歲剛畢業的年輕人,阿志最重要的社會關系是朋友和同學,便決定從他的同學朋友入手。阿志失蹤后,他的幾個熱心同學一直幫忙尋人,警方以此為切入口,把阿志被害之前的生活軌跡和社會關系一步一步捋出來。
警方了解到,跟阿志關系最好的,是他的一個高中女同學阿芳(化名),他曾和家人說過,有認這個高中同學當“干姐姐”。警方在河南新密找到了阿芳,她在一家銀行工作,已成家做了媽媽。阿芳透露說,2004年,阿志曾給她打過最后一個電話,稱在單位干得不開心,同班女同學阿慧(化名)在廣州發展得不錯,他打算去看看。
阿芳表示,阿慧也是他們一屆的同學,多年沒回老家,后來才得知,那幾年阿慧是被人騙到廣東去做傳銷了。2007年7月份,她在新密一個銀行附近碰見阿慧,阿慧承認阿志當時是被她叫去了,但去了之后她就沒見過阿志了。
番禺警方分析認為,阿志的被害極可能和傳銷組織有關。
在河南當地警方的配合下,番禺警方找到了阿慧。據阿慧講述,當年在廣州火車站接到阿志后,她把他帶到了當時自己所在的傳銷組織。傳銷組織規定,熟人必須分開,阿志被分配到傳銷組織的另一個“家”,當天就被“家長”帶走了,自此阿慧再沒有見到阿志,后面有“家長”說阿志不想干,送他回去了。隨后的幾年,阿慧輾轉好幾個地方,花光了能要來的所有的錢,才明白傳銷是騙局,便找機會給家里人打電話求救,是家人接她回去的。
傳銷組織涉打死人后分尸拋棄
案發時,番禺大石轄區常住人口8萬,外來人口僅按當時辦了暫住證的統計就有20多萬,沒辦暫住證的人則無法估算。便利的交通條件,使得那時的大石鎮成為傳銷的重災區,后來通過多年持續重拳打擊,傳銷基本銷聲匿跡。
要尋找十多年前的傳銷組織,難度很大。
據阿慧回憶,當年做傳銷的來自全國各地,很多人用的是化名,她記得一個人叫尚少華,當時是“主任”,比“家長”要高一級,負責給阿志講課;一個姓吳的人,職位是比“主任”還高一級的“經理”,組織里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由他安排決定的;一個高層叫王司,是這個組織的頭兒。
辦案民警想到了當年的“打傳辦”,是由多部門組成的臨時機構。當年還沒有就傳銷犯罪專門立法,故“打傳辦”也只是以驅逐為主。
在大石派出所當年“打傳辦”留下的一屋資料里,民警找到了一個吳姓“經理”的相關記載。
在一起關于非法拘禁違法行為的報案中,警方解救了被騙入傳銷組織的人,當時傳喚到的傳銷人員中就有阿慧提到的尚少華,在他的筆錄中,警方看到他說自己的領導姓吳。
番禺警方立即使用大數據進行查詢,核實了當時的吳經理名叫吳懷玉,安徽人,2000年前后曾經就讀于南京的一所高校,案發時剛好大學畢業。之后,在吳懷玉就讀的大學學生資料里,辦案民警查找阿慧提到的每一個相似的名字,發現王司和吳懷玉是同班同學,同一個宿舍的室友,兩人的學號還挨著。
辦案民警又去了河南,把疑似當年傳銷組織人員的資料拿給阿慧來辨認,阿慧認出了“經理”吳懷玉、“主任”尚少華、馮建江、程啟文等人。
隨著辦案人員在多個省市的深入調查和大數據分析,一個名叫“恒天”體系的傳銷組織的架構逐步清晰了起來。
辦案民警發現,現在該傳銷組織一些成員過著正常普通的生活,有保險業務員,有手機銷售員,有的是培訓機構的員工,且多數都已成家。
之后,辦案民警在河南、山東、安徽、廣東、內蒙古、福建等多個省份同時抓捕。然而,抓回來的嫌疑人大多只承認自己參加過傳銷,并不承認有打死人的事。
番禺警方在福建抓捕了嫌疑人尹寶來,他是王司和吳懷玉的同學。當年,尹寶來是給阿志上課的“主任”。警方初步判斷,他嫌疑很大。
被抓時,尹寶來在一家藥品企業工作,在當地沒有任何違法記錄。尹寶來承認,2004年左右,他在大石做過傳銷,也是被同學吳懷玉帶入了傳銷組織,還給了“主任”的職位,但不知道有打死人的事情。
番禺警方分析認為,尹寶來沒有參與案件,卻是案件的知情人,經過幾番較量,尹寶來如實供出了參與打死阿志的所有人員。
警方查明,阿志到了番禺的第二天,就因反抗傳銷組織的非法拘禁被打死。番禺警方認定,阿志被騙入傳銷組織后在反抗的過程中被犯罪嫌疑人王司、吳懷玉、程啟文、馮建江、尚少華、査達意等人打死。犯罪嫌疑人王司將情況匯報給“老總”劉濤之后,第二天他們對尸體進行了分尸拋棄。
在傳銷組織中級別最高的“老總”劉濤并不在開始的犯罪嫌疑人名單中,隨著案件的深入,劉濤是最后一個被抓到的犯罪嫌疑人。
目前,十余名犯罪嫌疑人涉嫌故意殺人罪被移交檢察機關提起公訴,該案已開庭審理,尚未判決。
責任編輯:王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