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菜具有鮮明的客家菜肴特色,菜味鮮咸,吃口脆嫩,下面就跟小編來看看梅州的客家小吃吧!
梅縣清水鯇圓
清水鯇圓是廣東一道漢族傳統小吃,鯇圓是老少皆宜的食品。鯇圓是老少皆宜的食品。將鯇魚去鱗洗凈、去頭,尾、鰭、翅、皮、骨,切成魚片,用刀剁成肉泥,加上雪粉,胡椒,白鹽、味精作配料,拌勻,把肉泥擠成丸子煮熟。魚圓軟滑,味道鮮美
大埔縣大埔苦筍煲
苦筍是梅州大埔的特產,甘中帶苦,苦中帶甜。苦筍一般有三種做法:燜煲、炒、拌,風味以咸鮮清淡為主。其中就以苦筍煲最為人熟悉,是一道特色客家菜,是客家飲食文化的體現。
梅縣味窖粄
味窖粄是客家大眾化的食物,用大米磨成漿后與少量土堿水拌勻,用開水沖漿,盛入小碗蒸熟。蒸成碗面四周膨脹,中間凹成窩形,以甜醬油(紅味)佐食,故稱味窖粄。梅縣街頭常有油煎味窖粄,是客家特有的傳統風味食品。
梅縣釀豆腐
梅州釀豆腐是廣東梅州三大漢族傳統名菜之一,屬于粵菜系客家菜。釀豆腐鮮嫩滑香、營養豐富,是客家人過年的保留菜式。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炸成金黃色,把豬肉魚肉做成的餡“釀”入其中,放進蔥花,香油,盛在雞湯瓦煲內燜著,直到香氣四溢。想來到了梅州客家人一時無麥可包餃子,才創出如此美味。
大埔縣大埔憶子粄
大埔憶子粄是廣東省梅州市大浦縣的特產。憶子粄為大埔風味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明末以后,大埔制作的憶子粄已馳譽埔境。產地逐漸向全縣擴展。名點憶子粄都必被端給賓客品嘗,深得海內外華僑的贊譽。
大埔縣大埔老鼠粄
老鼠粄源于廣東梅州大埔一帶(應該是大埔漳溪圩),因為兩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慣稱粉為“粄”,因此稱為老鼠粄。后來傳至臺灣,當地客家人稱為米篩目,是指制造時把粉團經過篩子般的擦板,從洞眼(目)中搓出粉條由于于“篩”的閩南語近似“苔”,所以俗寫為米苔目。后來于馬來西亞又有人寫成米臺目。
大埔縣百侯薄餅
百侯薄餅,是廣東大埔縣百侯區傳統的漢族小吃。用精面粉,瘦豬肉、香菇蝦米,豆腐干,豬腳湯、蒜白等烘制而成。
平遠黃粄
黃粄,是久負盛名的嶺東美食。黃粄的食法很多,可以釀、蒸、煮、煎、炒,還可以切片曬干,暑天時,用來煲糖或煲咸蛋,清涼解暑。蒸軟的黃粄片,蘸上蒸臘味時漏下的油汁,風味獨具一格。切成小粄條,配以經爆香的魷魚絲,以及瘦肉絲、冬筍絲、冬菇絲、蒜苗絲。炒成香氣誘人的炒黃粄,是遠近聞名的嶺東特色小吃。在興寧市、平遠縣常見。
八珍燉雞湯
所謂“補冬”,就是為戰勝嚴寒,從立冬到冬至這一階段的補養身體,增強體力的一種食療。這道八珍湯菜,對體質虛弱者較為適宜。
稱為“八珍湯”這道菜,早在古代周朝的菜譜上已有記載。其后,各朝代創造了各種:“八珍”。“八珍”是使用不同的八種藥材烹調出來的珍貴菜肴的總稱。這里的八珍把八種貴重藥材合在一起,加入雞、鴿子、鴨、瘦豬肉、豬蹄、豬肚或羊肉、鹿肉等其中的一種或數種,放入水,酒而熬成的,是一種食療佳品。在家庭中,可根據家庭成員,身體健康狀況,在中藥店選購藥材,配制食用。
客家扣肉
客家扣肉采用肥瘦平均的五花腩與農家制作菜干的梅菜拌上適量的蒜仁、姜絲、醬油、味精、鹽用文火蒸制而成。特色:甜咸適中,香而不膩,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