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談?wù)勛约哼@些年投稿的經(jīng)驗教訓,給大家一個參考,也許可以少走彎路,少碰釘子。
1、先買上一堆文學期刊,一本一本地研究它們的水準和風格。
2、實事求是地掂量自己的作品水平,鎖定幾本適合自己的。
3、研究鎖定的幾本雜志中的文章,看看自己的和哪些文章水平風格最接近。
4、找出文章后面責任編輯的名字。投稿時切忌只寫某某雜志編輯部收,那樣你的作品一般永遠不會被拆開。或者形式上被拆開了,很快又被扔進紙簍。稿件實在是太多了,沒有編輯會在意一個不是投給自己的自由來稿?我去過一家一點也不知名的雜志編輯部,其中一間屋子里碼得滿滿的都是被槍斃的稿件,其中有半數(shù)沒被“開苞”。一個編輯對我說,名人稿關(guān)系稿還看不完呢,哪有工夫處理自由來稿?更別提不是直接寄給本人的了。
5、選定編輯之后,寄的時候可附上一封禮貌的短信,表明自己的謙虛和感謝。很多編輯在意這些,人之常情嘛。
6、如果哪天聽到了編輯主動打來的電話,你的稿件基本上被采用了。
7、要是一個多月兩個月還沒有回音,多半是沒戲了。不過,你還可以和編輯聯(lián)系一下,給他留下個印象,以便下次投稿時引起注意。
8、在什么文學論壇、文學交流會或筆會上,要是有雜志主編在,你要主動與其搭訕,表示對文學的狂熱和虔誠,當然別忘記表示對他的神交和崇拜。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給他投稿、聯(lián)絡(luò),他扭不過面子,說不定會在自己的雜志上給你發(fā)上一篇——我認識的一個作者就是用這一招,愣是在墻外發(fā)了幾篇小說,還在墻內(nèi)得了個什么獎。
9、要是你寄的這個編輯不用你的稿子,你可以轉(zhuǎn)投它處,千萬別自以為這個編輯有眼無珠,就再寄給同一雜志的另一個編輯——這么做基本上是第二條死路,并且還得罪了前一個編輯。要知道,他們是同事關(guān)系,總比和你一個無名作者的關(guān)系近得多吧。他們干嘛為了發(fā)你一篇文章得罪同事?再說,不發(fā)你一篇作品,也沒達到中國文學就被埋沒的地步。假如你的作品真是中國文學的脊梁,指不定他們還合伙踩塌你呢。幾乎每個雜志編輯部的人際關(guān)系都如同一團亂麻,主編與編輯之間,編輯與編輯之間往往是矛盾重重。你要是不用腦子,閉著眼睛瞎投,往往就是失去這個雜志的開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