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鼓勵生育刻不容緩\攜程集團執行董事長 梁建章
2018-12-31 03:18:30大公報
2018年即將過去。雖然國家統計局和國家衛健委尚未公布今年全國累計出生人口數據,但根據各地已公布的數據推算,2018年全國出生人口與上年相比降幅驚人,部分地區的出生人口比去年同期減少12%到27%,包括江蘇省。相對於2017年的1723萬的數據,這種降幅意味著出生人口分別減少207萬和465萬,分別對應於1516萬和1258萬的全年出生人口。
近年來,筆者一直警示中國出生人口面臨雪崩。在全面二孩政策宣布之初,筆者於2015年12月18日發表的《十三五規劃需要何種人口政策》一文中就提到,“隨著全面二孩堆積勢能的釋放,中國出生人口在2018年之后將可能出現斷崖式下跌”。筆者當時的判斷是,出生人口在2017年達到高峰,在2018年之后開始雪崩。但現實卻比預料的更加嚴峻:2016年就達到高峰了,而雪崩在2018年就開始了。
不過,由於最大跌幅往往出現在高峰過后,而堆積生育意愿的釋放高峰這一兩年已經過去,2019年出生人口的降幅有望趨緩。但由於堆積生育意愿在未來幾年會基本釋放完畢,再加上育齡高峰期女性在十年內將減少30%以上,而生育意愿更可能繼續走低,出生人口在未來十年將持續快速萎縮。儘管在這輪雪崩之后,出生人口的下降速度可能會平緩十來年,但除非大力鼓勵生育能把生育率提升到接近更替水平附近,出生人口的長期快速萎縮將一直持續下去,其后果是中國人口將極度老化,而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也將轟然坍塌。
即使未來生育率能維持到現在看來過於樂觀的1.4的水平,出生人口乃至總人口將以每代人,也即每二十七年時間萎縮1/3的速度減少。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計劃生育部門似乎一直把1.8當作適合中國社會發展的生育率,這實際上完全是無稽之談。要維持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中華民族的正常繁衍,將生育率最終提升到2.1以上的更替水平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讬兒機構資源稀缺
儘管經濟放緩、貿易摩擦、貧富差距、環境污染等問題在短期內更引人注目,但長期來看人口坍塌卻是遠比所有這些問題加起來都更嚴重的危機。過去四十年來,雖然經歷各種挫折和不時出現的中國崩潰論,中國經濟社會始終能快速發展,這背后的基礎驅動力,正是被改革開放所釋放的相對年輕,特別是數量眾多的人口所蘊含的巨大潛力。
然而,如果無法大幅提升生育率,那麼長期來看,人口坍塌將會對經濟社會產生巨大的下行慣性,導致整個國力乃至中華文明的全面衰退。要應對這一空前危機,全面放開生育并通過減輕養育家庭負擔來大力鼓勵生育刻不容緩。
生育意愿低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養育成本太高。這種昂貴的養育模式與少子化形成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也就是說,生育率越低,家庭平均孩子越少,每個孩子的平均養育成本越高,這樣一般家庭越不敢多生孩子,反過來又導致更低生育率。除了需要承擔高昂的直接經濟成本,父母還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看護困難。相對於其他國家,中國的讬兒機構普遍稀缺??梢哉f,在中國養育小孩的痛苦指數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
目前,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的國家和地區,鼓勵生育是常態。對生育家庭的經濟獎勵,往往是累進制,特別是獎勵第三個及以上的孩子,金額可讓新生兒父母維持體面的生活,產假和育兒假甚至長達一年半,而僱主也被要求對育兒母親甚至父親提供再就業保障和育兒便利。很多國家和地區特別注重規劃讬兒和育兒的設施和服務,確保義務教育,為家庭解除養育的后顧之憂。在這些措施下,西歐國家和俄羅斯的生育率近年都略有回升,但迄今還沒有將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的先例。相比而言,中國家庭的生育意愿全球墊底,甚至只生一個孩子當成默認選擇。可以預料,要大幅提升生育率避免人口坍塌,將是中華民族未來最大的挑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