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窮,人就活得越像動物。
父母和子女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成年人,相互尊重,互不侵犯。
愛的前提是尊重。如果沒有了尊重,“愛”就變成了占有,而不是愛。
不尊重子女,把子女當作自己的私產(chǎn)來占有,這樣的父母,當然不值得尊重,也不值得愛。
布老師,我是你的粉絲。我去年接觸到你的文章,覺得很震撼。我的老家在河南農村。春節(jié)回家,遇到這樣一件事:我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姐妹,22歲了,沒有上過大學,在家呆著,也沒有結婚。她父母要求她嫁給當?shù)匾粋€離異有孩子的有錢的男人。她不樂意。然后她父母就打她罵她,要和她斷絕關系。她來找我哭,我也沒有什么辦法。您看應該咋辦?——蘭蘭
蘭蘭你好!你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想到了我。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和你的好姐妹帶來價值。
她的情況在農村非常普遍,越是窮的地方越普遍??梢哉f,越是窮,人就活得越像動物:他們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生存。而獨立自主地決定人生的方向,享受人生,做人生的主人,則會發(fā)生在相對富裕的地方。所以我對她提的第一個建議,是走出那個貧窮的農村,來到能夠讓她獨立生存的大城市,至少是鄭州武漢級的城市。如果她能力很強,顏值很高,也可以考慮北京上海。
第二點建議,是在走出來以后,找一份工作,找個住處,認認真真賺錢、攢錢,體會商業(yè)社會的邏輯和規(guī)則。然后用這些新的社會規(guī)則去思考以前的社關系,到底有哪些壞處,為什么會讓人不舒服。這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她如果沒有切身體會,沒有自己的思考,靠別人告訴她,效果會不好。
第三點,是在分析過傳統(tǒng)社會的社會關系,和商業(yè)社會的社會關系的優(yōu)劣之別后,繼續(xù)思考父母和子女的關系,究竟應該是那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不清扯不斷的關系,還是說大家應該都是平等的成年人,相互尊重,互不侵犯。
第四,在想通了以上的問題后,她可以有選擇地談場戀愛,體會到平等尊重的愛戀是一種什么感覺。然后再用這種關系,與父母的“愛”做比較。她很容易就會發(fā)現(xiàn)父母并不愛她。
愛的前提是尊重。如果沒有了尊重,“愛”就變成了占有,而不是愛。有的父母說自己多愛多愛子女,他們卻不尊重子女,他們實際上是在把子女當作自己的私產(chǎn)來占有。這樣的父母,當然不值得尊重,也不值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