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Eric Cheung
本文已獲得授權
正文開始之前,非哥給各位推薦作者的公眾號LIGHTHOUSE(微信號:lighthouse_eric ),它的運營者是一個不務正業愛跨界的建筑師,他穿梭在不同的城市間,他用相機記錄眼前的畫面……感興趣的話就快快關注。
嗯,還有冥想的水滴與誘人的廚房。
看這條微信之前,非哥說兩件事兒
第一,越往后看越過癮。
第二:今天照片數量超級多,如果你是在使用4G網絡,請務必做好心理和錢包上的準備
:)
Preface / 寫在最前
聽說瀨戶內海這個地方是在三年前,因為那一次著名的三年藝術祭,也因為眾多小島上的感興趣的建築,比如西澤立衛與內藤禮練手設計的豐島美術館,直島上安藤桑的地中美術館,貝樂生美術館,以及草間彌生著名的兩只南瓜,這些之前就看到過的畫面也終於與瀨戶內海這個名字聯系到了一起。
曾經看過一組日本攝影師拍的友島,瀨戶內海上大大小小27個島嶼中並不是很出名的一個,但這裏據說是宮崎駿構思天空之城這部動畫的靈感來源
於是,在2013年時,我在自己iPhone的notes裏記下了瀨戶內海,並一直是想要到達的地方; 在那幾年終日忙碌於加班做方案的日子裏,每次打開notes時都會看到瀨戶內海這條記錄,年假都會過期作廢的我始終沒能來到這裏
2015年,辭去了一直以來投身的工作,成為了一只每個月沒有銀行短信通知入賬的自由失業??,於是,我也終於來到了這個一直想要到訪的地方-瀨戶內海
Travel | 瀨戶內海——Art Island Naoshima
瀨戶內海 - 瀨戶內海上的藝術之島 - 直島
Naoshima, Japan
2015.9
▼
Naoshima / 直島
搭船前往。從高松乘坐瀨戶內海遊輪。
到直島只能坐船。從香川的高松港及岡山的宇野港有渡船。直島有宮浦港和本村港兩個港口,宮浦港較大。高松港和宮浦港之間的渡船每天9個來回。如果乘高速船只需要30分鐘,一般客船需要1個小時。船票不需要提前預約,但最好確認時刻表,在啟航30分鐘前到達港口。島上除了有巴士運行之外,還有自行車出租。但是,島上地形起落很大,騎租借的自行車周遊需要較好的體力。
“直島”的名稱可追溯到12世紀保元之亂後,戰敗的崇徳上皇在被流放到贊岐的路上,曾在此島停泊,當時便將此島命名為“直島”
戰國時代末期以水軍為主的高原次利曾在直島的八幡山上建築直島城,現在島上的本村地區在當時便以城下町的形勢開始發展。1592年,在豐臣秀吉進軍備中高松城前,高原次利被封為男木島、女木島、直島的領主,領600石,此後直島地區靠著海運業和制鹽業而繁榮。但在江戶時代1671年時成為幕府的天領,由倉敷代官所負責管理,直島城後來亦因大火而毀滅。
在江戶時代末期,直島先後交由高松藩、土佐藩管理,在廢藩置縣後,亦曾先後隸屬倉敷縣(現已合並為岡山縣)、丸龜縣,最後隨著丸龜縣一同並入香川縣。
1917年三菱財閥在此設置直島制煉所(後轉移給三菱材料),在此生產銅,並成為島上的主要產業。
1960年代後,島上開始朝觀光產業發展,設立露營場。1987年起倍樂生公司(日文原名:ベネッセコーポレーション)開始在島上收購土地,先後設立的研修所、露營場,並決定在直島南部建立一個文化村,在1992年成立了同時兼具美術館及旅館功能的直島倍樂生藝術中心(日文原名:ベネッセアートサイト直島)。2005年起又陸續開設了地中美術館、李禹煥美術館。
The Red Pumpkin / 紅南瓜
Chi-Chu Art Museum / 地中美術館 (安藤忠雄)
Lee U-Fan Museum / 李禹煥美術館 (安藤忠雄)
Naoshima / 直島海景
Benesse House Museum / 貝樂生美術館(安藤忠雄)
Timeless, Walter De Maria / 永恒 (Walter De Maria)
Beach House / 貝樂生海邊酒店(安藤忠雄)
Yellow Pumpkin / 金南瓜(草間彌生)
Travel | 瀨戶內海 —— Teshima
瀨戶內海- 瀨戶內海上的藝術之島 - 豐島
Teshima, Japan
2015.9
▼
Teshima / 豐島
豐島是瀨戶內海繼小豆島後第二大島嶼,80年代因一間公司在島嶼的西端傾倒數十萬噸有毒廢物而令此島惡名遠播。 豐島同樣受人口減少影響,因居民離開或去世,一些小港口和農村正在不斷萎縮。 然而豐島正在努力振興自己,成為一個當代藝術的目的地。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期間,有各種藝術品豎立在島上,從室外展出到整棟建築物。其中最突出的展覽空間- 「豐島藝術博物館」作為永久建築永遠留在島上。
Shima Kitchen / 島キッチン
一般來到豐島的人,目的地只有一個:那便是由西澤立衛和內藤禮聯手設計的豐島美術館,其實,這座島上有著另外一棟有趣又美味的建築,那就是Shima Kitchen (島キッチン),直譯過來就是島的廚房。而對於我來說,在騎車前往豐島美術館之前,要先來這裏品嘗這裏的美食。
島廚房(shima kitchen)由日本Atelier Ryo Abe Works(安部良) 建築事務所設計,就位於豐島村(Teshima Village)裏,由原有村民的老宅改建擴建而成,保留了場地內原有的高聳的樹木,將過去的倉庫改建為了一個小型藝術展示空間,同時設計了一個中央開放式廚房,在室外則使用當地的材料搭建了一個遮陽的茵頂結構,人們可以坐在下面享用美食。
島廚房所制作的所有美食的食材都是在當地種植或海裏捕撈的,而且都是當日清晨來準備一天需要的食材,所以非常新鮮,而在餐廳工作的也都是島上的居民,待人也是極其友善。
點了鮮魚套餐與蔬菜牛肉套餐後,廚房裏的阿姨隔著吧臺建議我們嘗試島上自產的草莓及其他莓果混合的手工冰激淩和新鮮無花果制作的特飲,此等好意是絕對無法拒絕的,味道都非常令人稱贊
Teshima Art Museum / 豐島美術館
從shima kitchen用過午飯後,重新騎上腳踏車上路,手機上打開著google maps作為導航,放在車前的物品欄裏,一路下山疾馳,穿過一片稻田。 轉過一個彎, 兩個白色的建築,如兩塊貝殼倒扣在地上。 趕緊掏錢買票! 售票廳藏在旁邊一處隆起的山丘裏,買票出來,順著指示,順著一條混凝土澆築的路在田間蜿蜒著前進。 這條路並不是指向剛才看到的豐島美術館,而是指向了一個密林圍繞的小山丘。 從田間進入樹林,樹林陰翳,越走越狹窄, 突然路一轉, 豁然開朗,美麗的瀨戶內海仿佛一則畫卷展現在了眼前。 西澤立衛還細心得設計了長凳,供人休憩。 繼續往前,轉過山丘,就看到了豐島美術館那白色的,一個帶有黑洞的巨大的殼狀體量 。 這條充滿儀式感的道路最終把我們帶領到了美術館的入口處。
從仿佛瓶口的入口進去,沒走幾步,豁然開朗,一個巨大的白色空間,白色的地,白色的天花板,空無一物,如混沌般呈現。一個多麼純粹和純凈的空間!
碩大的穹頂上,兩個巨大的洞口,並沒有玻璃,室內和室外完全是相通的。 從這裏可以看到室外的樹,遠山和藍天。陽光傾瀉下來,灑在地上。 洞口有白色的細絲懸掛,那麼輕盈,隨著微風,仿佛蛛絲一般靈動。
在地上,有水珠在滾動!真的是在滾動! 水珠不知怎的,神奇得,憑空在地板上出現, 慢慢滾動,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在美術館的地 上或這或那,積成或大或小的一灘灘水泊。 真的給人仿佛有如活物一般,令人嘖嘖稱奇。
原來地板上有著極為細微的,直徑估計只有2,3mm的小孔,水滴從這些小孔中慢慢滲出,從無到有,順著地板的坡度,相互積聚,積聚的地方有一個大概1cm直徑的孔,當積聚的水超過一定數量,表面張力無法承載的時候,水就順著1cm的孔汩汩流下,你甚至能聽到水流下去發出的溜溜的聲音。 就這樣,消失不見了。
多麼奇妙,在這樣一個混沌的空間裏,似乎能感到時間的停止。 坐在那裏, 確發現身邊有無數的水在流動, 折射光芒,如水銀一般,憑空而生,卻憑空消失。 地上雖有水漬,可是你永遠看到的不是你前一刻看到的那一攤水,他們永遠在變化。 就像這個純凈的空間,和自然相交通,風從這邊洞口吹入,又從那邊洞口吹出, 空氣也是在不斷的流淌,生生不息。
藝術家內藤禮是這麼形容它的這個在豐島美術館的藝術作品的——從自然中來,歸於自然中去。 這些水,都是山中的泉水,他們從小孔滲出,又歸於無形。 西澤立衛似乎用自己的建築也詮釋了內藤禮的這個概念。 水滴形的美術館,空間並不封閉, 充滿禪意,從自然中來,也歸於自然中去。 就這樣,藝術品和這個建築,竟然也可以互相的詮釋,實在妙不可言。
整棟施工時是先把地面做成一個水平面,然後人工將需要水流淌的地方打磨凹陷,使得水可以沿著固定的方向前進和匯聚。 至於如何做成絕對的水平,倒也並不困難,有一種self leveling concrete就可以實現。 至於屋頂的構造,應該是采用反向施工的方法,先用土將空間的形狀堆出,再在上面用鋼筋和混凝土澆築,等一切完工,在將土從洞口中挖出。 一切看似簡單卻聰明之極。
不告訴你他是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