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稱呼全國都有,但指的植物卻不一定一樣,不過我猜是它們的味道都相似,才被各地的居民統稱為苦菜;我們常見的苦菜為菊科植物苦定菜的嫩葉;藥食兼具多年生草本植物;藥名叫敗醬草,異名女郎花、鹿腸馬草;民間俗稱苦菜,因其葉似蛇形,山東也叫蛇蟲苗;味感甘中略帶苦,可炒食或涼拌,有抗菌、解熱、消炎、明目等作用;下面,讓我來告訴你苦菜有幾種圖片。
苦菜隨地域的差異,所指植物不同。一般是指菊科(Compositae)、苦苣菜屬(Sonchus)一類植物。該屬據資料記載有九種,分別是:苦苣菜、苣荬菜、花葉滇苦菜、短裂苦苣菜、長裂苦苣菜、南苦荬菜、全葉苦苣菜、續斷菊、沼生苦苣菜;山西把第五種“長裂苦苣菜”當作野菜普遍食用,稱作 甜苣菜。另外山西北部把菊科乳苣屬植物乳苣也當苦菜食用,稱作苦苣菜。
《綱目》記載:“苦菜,即苦荬也。家栽者呼為苦苣,實一物也。春初生苗,有赤莖、白莖二種,其莖中空而肥,折之有白汁出。葉似花蘿卜菜葉,而色綠帶碧,上葉抱莖,梢葉似鶴嘴,每葉分叉,攛挺如穿葉狀。開黃花,如初綻野菊。一花結子一叢,如茼蒿子及鶴虱子,花罷則收斂。子上有白毛茸茸,隨風飄揚,落處即生。”
苦菜乃枯澀之物,可以彌補現代飲食的五味,對糖尿病患者極佳。實際任何人都應該常食此物。很多以此物為茶的人說,自從喝了苦菜茶后就沒有得過感冒。苦菜本身就是消炎去火之物,預防流感肯定是有效的。對增強現代亞健康人群自身免疫力是種很好的野菜保健品。如果能申請專利就更好了,可以發展到世界各地,為天下百姓造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