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之地,暑濕所居。粵人篤信湯有清熱去火之效,故飲食中不可無湯”。俗語說:“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在這炎熱的夏季,每天繁忙工作之后,喝一碗清心下火的老火湯,個中味道,實在讓大家愜意不已。材料:土茯苓30克、祛濕豆50克、赤小豆30克、陳皮適量、豬瘦肉300克、生姜3片。做法:土茯苓、祛濕豆、赤小豆均浸泡、洗凈;豬瘦肉洗凈,切塊,與生姜及其它材料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約一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功效:具清熱、祛濕、解毒的功效,同時亦是家庭祛濕健脾的養(yǎng)生湯水,男女老少皆宜。材料:鯽魚魚頭一個,薺菜250克,生姜一塊,食鹽適量。做法:將魚頭對半劈開,去掉鰓部后用清水洗凈備用,薺菜摘洗干凈備用,生姜切成較粗的姜片備用;鍋中放半鍋水煮沸,下入魚頭和姜片繼續(xù)大火煮5分鐘,再轉小火燉煮約5-10分鐘;再次轉大火,下入薺菜,薺菜煮好后關火,加少量食鹽調味后即可食用。功效:薺菜魚頭湯清熱祛濕。選用薺菜來與魚頭搭配,可達到清熱、利水、開胃、溫補的功效。做法:鮮苦瓜去瓤、洗凈、切塊,豬排骨洗凈切塊,并將其它材料放入滾水鍋內,用文火煲。功效:有清心、瀉火、解毒之功效。對高血壓、糖尿病、甲亢、慢性肝炎及暑天消化不良者有效。材料:紅菜頭300克、薯仔200~250克、番茄2個、豬瘦肉400克、生姜3片。(3~4人量)做法:各物洗凈;紅菜頭取其葉莖;薯仔去皮,切塊;番茄切塊;瘦肉切塊。在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姜和薯仔、瘦肉,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1個小時,下紅菜頭葉莖和番茄,繼續(xù)煲10分鐘,下鹽便可。功效:以紅菜頭配薯仔番茄煲豬瘦肉為湯,氣味醇香平和可口,有健脾益氣、養(yǎng)肝暖胃的功效,為夏天家庭養(yǎng)生靚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