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外用鼻炎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藥品,具體涉及一種由治療鼻炎的內服中藥的湯劑和丸劑研制而成的外用鼻炎膏。
背景技術鼻炎是一種常見疾病,尤其是在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變化無常的極端天氣愈來愈多的今天,鼻炎患者越來越多,且趨向低齡化。鼻炎看似小病實則危害很大,它在發病時期使人體五官受到極大的影響,給鼻炎患者工作、生活帶來極大的痛苦。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還會誘發多種嚴重疾病,甚至會危及生命。約九成的鼻咽腫是因為鼻炎惡化所致。鼻炎所導致的其他并發癥還有肺氣腫、肺心病、哮喘、中耳炎、腦膜炎等。據統計因長時間鼻塞不通氣,呼吸困難,會引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睡眠時氧氣不足,嚴重情況下可引起腦梗塞、高血壓、突發心臟病等,個別患者甚至會夜間猝死,這種病歷在各個大醫院都有發生。而對環境因素敏感的過敏性鼻炎,常會因灰塵和冷氣使患者連續打噴嚏、流眼淚,嚴重影響了患者正常的工作、休息和生活。因此患了鼻炎應積極的治療,以免不斷惡化甚至釀成大禍。目前,治療鼻炎的方法多種多樣,服藥、滴鼻劑、鼻穿刺等,但對于許多頑固性的鼻炎患者,療效甚微或是經常復發,使鼻炎患者的痛苦得不到根本的解除,并且治療費用也不菲。因此,尋求療效好、成本低的治療鼻炎的藥物成為鼻炎患者一種重要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鼻炎的由中草藥配制而成的外用鼻炎膏,該鼻炎膏對于各種鼻炎療效好,不復發,制作簡單成本低。本發明的外用鼻炎膏,它是將16味中藥原料曬焙打碎磨成200目粉末,混合后加入山楂油和蜂蠟,攪拌均勻配制而成的軟膏;所述16味中藥及其重量分是蒼耳子5克、辛夷5克、白芷10克、金銀花5克、菊花10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車前草10克、桔梗10 克、紫花地丁 10克、石菖蒲10克、薄荷5克、紅花10克、夏枯草10克、牡蠣10克、甘草10 克;加入的山楂油是170克,蜂蠟是20克。所述紅化即藏紅花、番紅花。本發明的外用鼻炎膏能疏風宣肺,辛香通竅,清熱解毒,對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 萎縮性鼻炎、鼻竇炎、鼻癔肉、急慢性副鼻竇炎療效顯著,一次性治愈,不復發。本發明藥物組方的藥理如下
蒼耳子上達巔頂,疏通腦戶風邪,辛夷專攻入肺,疏風宣肺通竅,二藥直達腦鼻,為治鼻淵之專品;白芷善散頭面之風邪,清利上竅,鼻為肺竅,用桔梗、薄荷提升肺氣,開發上焦,載藥上入于肺;車前草淡滲和濕,引邪下行,與桔梗薄荷相配,一升一降,使清氣升則竅自通, 濁陰降則涕自除;金銀花、黃芩、黃連、菊花、紫花地丁等苦寒解毒瀉肺之品與蒼耳子、辛夷、 白芷等辛溫藥為伍,又具辛開苦降之功,再以石菖蒲開竅,藏紅花、牡蠣調理氣血,軟堅散結,甘草調和諸藥,重在疏風通竅,但又兼顧芳香化濁醒脾,主治鼻淵不通、不聞香嗅、鼻流清涕黃濁量多、頭鼻疼痛等癥。本發明各藥物組方的藥性如下
蒼耳子味甘苦,性溫,能發汗散風濕,上通腦頂,外達皮膚,治頭痛、齒痛、瘰癘瘡癤,通鼻竅,治鼻淵。辛夷味辛性溫,能助胃中清陽上升通于腦,溫中解肌通九竅,利關節,散肺經風寒,以通鼻竅,為治鼻淵之要藥。薄荷辛涼,氣味芳香,清輕疏散,芳香開郁,治外感風熱之邪、溫病初起、發熱惡寒,以疏風熱、清利頭目為特點。菊花味甘苦,性平和,升散肺經風熱,治外感風熱、發熱頭痛,清肝明目,兼能滋養肝陰。夏枯草味辛苦,性微寒,補肝血,緩肝火,解內熱,散結氣,治瘰瘤,散郁結,為治肝熱痰火郁結之要藥。車前草味甘性寒,入肝肺經,涼血解毒,治小便淋痛、泄瀉、目赤腫痛、咳嗽多痰、 熱毒癰腫。紫花地丁味辛苦,性寒,治熱毒、疔瘡癰腫、血熱壅滯、紅腫熱毒、疔瘡、癰癤常用之藥。黃芩味苦性寒,燥濕清熱,善清肺火,以瀉肺經之熱為主,治瀉痢腹痛、黃疸五淋、 癰疽瘡瘍,兼能止血安胎。黃連味大苦,性大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消痞止痢,解渴除煩,瀉心胃之火,治口舌生瘡、口腔糜爛咽痛。桔梗味苦辛,性平,入肺瀉熱,升提氣血,表散寒邪,清利頭目咽喉,開胸膈滯氣, 治痰壅喘促、鼻塞、咽喉腫痛,桔梗以升宣肺氣為主要功能兼能祛痰排膿。紅花(番紅花、藏紅花)味辛苦甘,性溫,入肺經破瘀血,養血潤燥,消腫止痛,活血化滯,解毒。金銀花味甘,性寒,入肺,清熱解毒,補虛療風,養血止渴,治熱毒瘡瘍、楊梅毒惡瘡,善散肺經之邪熱、風熱表證要藥,有清熱解暑之功。甘草味甘,性平,益脾胃,調和諸藥,解百藥毒,通行十二經脈,治小便淋痛,治瘡瘍腫毒,配伍桔梗治咽喉腫痛。石菖蒲味辛苦,性溫,氣香而散,利九竅,明耳目,發音聲,善化濕濁之邪,有開竅豁痰之功。牡蠣味咸,性寒,潛陽鎮驚,澀精止汗,利濕止渴,消瘰癘結核,軟堅散結。白芷辛溫,芳香,散肺、胃、大腸、三經風濕之邪,通竅止痛,治風邪引起的前額頭痛、頭風痛鼻淵頭痛,外用可生肌止痛。本發明鼻炎膏的使用方法是,用棉簽沾綠豆大小的鼻炎膏涂于鼻腔內側兩翼處, 每晚睡前涂一次,連續使用一周即可見效,堅持三月則病狀痊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臨床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首先,按蒼耳子5克、辛夷5克、白芷10克、金銀花5克、菊花10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車前草10克、桔梗10克、紫花地丁 10克、石菖蒲10克、薄荷5克、紅花10克、夏枯草10克、牡蠣10克、甘草10克、山楂油170克、蜂蠟20克的重量比例準備好原材料;再將前述16味中藥曬焙打碎磨成200目粉末,混合后加入山楂油和蜂蠟,攪拌均勻配制而成軟膏,再裝入15克裝的小玻璃瓶中密封。胡先生,男,50歲,住湖南省長沙縣星沙,患慢性副鼻竇炎多年,不聞香嗅,2008年用本發明的鼻炎膏兩瓶,鼻炎癥狀消除,能聞香嗅。王女士,女,M歲,湖南省湘潭市三醫院護士,患慢性副鼻竇炎多年,鼻流清涕不間斷,手紙隨身攜帶,每隔五分鐘需擦一次,用紙非常多,給工作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苦惱不堪。2005年在長沙某大醫院手術鼻穿刺一次,無明顯效果,2006年用本發明鼻炎膏一瓶后, 清涕不流了,隨訪,鼻炎癥狀消失,無復發。陳先生,男,30歲,湘潭縣花石鎮前進村人,2008年患鼻竇炎,用本發明的鼻炎膏3 瓶,痊愈,不復發。廖先生,男,36歲,云南省昆明市人,患萎縮性鼻炎,2009年用本發明的鼻炎膏2 瓶,痊愈,不復發。雍女士,女,68歲,住湘潭縣排頭鄉桐子村,1983年患癔肉,醫院不同意手術治療, 用本發明的鼻炎膏5瓶,鼻癔肉全部消失,未有復發。吳女士,女,35歲,湘潭縣人,患過敏性鼻炎,稍一感冒即噴嚏不斷,2009年用本發明的鼻炎膏2瓶,癥狀消失,未復發。
權利要求
1. 一種外用鼻炎膏,其特征在于它是將16味中藥原料曬焙打碎磨成200目粉末,混合后加入山楂油和蜂蠟,攪拌均勻配制而成的軟膏;所述16味中藥及其重量分是蒼耳子5 克、辛夷5克、白芷10克、金銀花5克、菊花10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車前草10克、桔梗10克、紫花地丁 10克、石菖蒲10克、薄荷5克、紅花10克、夏枯草10克、牡蠣10克、甘草10克;加入的山楂油是170克,蜂蠟是20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藥品,具體涉及一種由治療鼻炎的內服中藥的湯劑和丸劑研制而成的外用鼻炎膏。本發明的外用鼻炎膏,它是將16味中藥原料曬焙打碎磨成200目粉末,混合后加入山楂油和蜂蠟,攪拌均勻配制而成的軟膏;所述16味中藥及其重量分是蒼耳子5克、辛夷5克、白芷10克、金銀花5克、菊花10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車前草10克、桔梗10克、紫花地丁10克、石菖蒲10克、薄荷5克、紅花10克、夏枯草10克、牡蠣10克、甘草10克;加入的山楂油是170克,蜂蠟是20克。本發明的外用鼻炎膏能疏風宣肺,辛香通竅,清熱解毒,對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竇炎、鼻瘜肉、急慢性副鼻竇炎療效顯著,一次性治愈,不復發。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2258650SQ20111024895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8日
發明者陳曉陽 申請人:陳曉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