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蘇東坡與黃庭堅的書法,這兩個人彼此之間有過對話,蘇東坡評價黃庭堅的草書是“死蛇掛樹”,而黃庭堅則譏嘲蘇軾的書法是“石壓蛤蟆”。
這是因為黃庭堅的字深受《瘞鶴銘》的影響,寫得“長槍大戟”,而蘇東坡則多受王僧虔與徐浩的影響,點畫厚重而字形較扁,這兩句話乃是兩個人的調侃之舉,并非言語上的攻擊,兩人對于彼此之間的書法都大為傾慕。
在黃庭堅生平傳世的草書名作當中,尤其以《諸上座帖》堪為極品。此作現在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乃是宋代草書界的扛鼎之作,此作論及藝術氣質,甚至不亞于唐人。
這件《諸上座帖》有著極為濃烈的懷素草書風格,通篇乃是以唐人獨有的“提腕法”寫就,筆筆中鋒,在線條的構成上,首尾處“起無端,收無跡”,大有唐人筆意當中的“驚蛇入草,飛鳥出林”之感,在點畫的中斷更是如同游龍戲鳳一般,極為難得。
黃庭堅乃是唯一確定最早有大草作品傳世的書法家,晉人大草無真跡,唐代的張旭、懷素、高閑也無確切真跡傳世,而直到宋代的黃庭堅才有大草的墨跡真跡流傳下來,對于后人探究前人的筆法真諦,起到了極大的作品。
中晚年的黃庭堅,書風為之一變,氣格更高,其用筆手法也能夠直接唐人一脈,乃是宋代首屈一指的“草圣”般的人物。而他生平草書成就最高的作品,莫過于這件《諸上座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