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情,不過是一項普通的技能,就像演講一樣。
把自己要說的話組織一下,配以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再加上深情投入的表演,就把說話變成了演講。
同樣的道理,把自己內心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輔以嚴謹的結構,斟酌詞句的修飾,就把想法變成了文章。?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既然是一項技能,那就需要去學習和練習,而且,更重要的是后者。
按照我的理解,練習寫作應該要經歷層層遞進的三個階段:動筆,詞窮,精煉。
第一階段:動筆
閑來無事,我翻了翻我的簡書粉絲,發(fā)現幾百個粉絲當中,絕大多數都是“寫了0字”。
簡書的定位和其它閱讀平臺不同,它更加鼓勵用戶去寫作。任何人只要注冊了簡書,就可以開始在上面寫作并發(fā)表文章了,不需要繁瑣的認證、審核,也不需要你有少才華和天賦。
從這個角度講,簡書更像是一個寫作平臺而不是閱讀平臺。理想中的簡書,每個用戶都是作者,閱讀只不過是作者之間相互學習和借鑒的一個輔助功能。
然而現實是,雖然簡書把寫作門檻降到了這么低,卻依然有非常多的人連一個字也沒有寫。
當然,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不一一贅述,畢竟這不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我只想對其中想寫但又怕寫不好的朋友們說一句:動筆寫吧,沒那么難。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從零開始的,寫作當然也不例外。哪怕你就寫了一篇文章甚至是只寫了一個字,也算是從0到1,從無到有了。
我第一次知道簡書,還是在剽悍一只貓的微信文章里看到的。下載安裝注冊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始寫。
那時不懂簡書的規(guī)則,也沒想那么多,只是順著心里所想一直往下寫。當一篇文章寫完之后,我很是開心,雖然拙劣,雖然沒人看,但走出了這一步我就很滿足。
這其實就是練習寫作的第一個階段:開始動筆,不要有太多顧慮。寫的少沒關系,寫的不好也沒有關系,沒有人看沒有人點贊也無所謂。你要知道,這些都是正?,F象,畢竟我們都是從零起步的,水平低那是自然的,反而那些第一篇文章就成爆款的才是異類。
這個階段解決的其實寫作的心理障礙,不顧一切,動筆就寫,是最好也是做有效的方法。?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第二階段:詞窮
在第一階段,對文章沒有任何要求,只要寫出來就行。
當你放下關于寫作的種種顧慮,想持續(xù)把這件事做下去的時候,就得想辦法把它做好。
這就進入到了寫作的第二個階段。
想讓你的文章看起來像那么回事,你就得在邏輯結構、遣詞造句等方面多下點功夫,認真打磨。
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文章的字數提上去,盡你所能把文章寫的長一點,把你能想到的能用到的詞句都堆砌起來,直到想不出來為止,所以叫做“詞窮”。
這樣的文章的確是有啰嗦、注水的毛病,但是對于處于練習階段的新手來說,卻有兩個非常有益的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通過這樣的練習能夠讓你開動大腦,想方設法地發(fā)掘出自己已掌握的寫作技巧。不經過這么一步,你不會知道自己寫作能力的深淺,提升也就無從談起。
第二個好處是,不斷逼迫自己把文章往長了寫之后,會進一步減輕心理上的壓力。當你面對一篇上千字的文章之時,你會發(fā)現,原來寫作也并不是那么難嘛!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如果你在簡書上寫作,文章字數是有一定要求的。很多官方專題包括首頁投稿在內,一般都會要求字數在1000字以上,達不到這個要求會被秒拒。如果你想要自己的文章被更多的人看到,就得遵守這個規(guī)則。
這其實跟我們上學時寫作文一樣,給你一個題目,字數要求在800字以上。只不過現在沒有了題目的限制,你可以寫任何你想寫的主題,可以用任何你想用的文體。但其中也有共同點,它們目的是一樣的:鍛煉寫作能力。
?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第三階段:精煉
一篇啰哩啰嗦的文章注定不會是一篇好文章。好的文章往往都是字字珠璣,讀后讓人回味無窮。這是寫作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們學習寫作應當追求的目標。
當你在第二階段練習的足夠久之后,就要想辦法精簡詞句,用更少的文字說明更多的意思。
關于用詞精煉,有這么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胡適先生作為白話文的倡導者,曾經在北大課堂上被支持文言文的學生刁難:“白話文語言不精練,打電報用字多,花錢多?!?/p>
胡適沒有立即反駁,而是緩緩說道:“不一定吧,前幾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給我打來電報,邀我去做行政院秘書,我不愿從政,決定不去,為這件事我復電拒絕。復電是用白話文寫的,看來也很省字省錢。請同學根據我這一意愿,用文言文編寫一則復電,看看究竟是白話文省,還是文言文省?!?/p>
幾分鐘過去,胡適讓同學自動舉手,報告用字數目,然后從中挑選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電稿,電文是這樣寫的:“才學疏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
胡適說:“這12個字確實簡練。但我的白話電報只用了5個字:干不了,謝謝。”
這個故事倒不是說白話文比文言文精煉,事實上我們熟知的諸如《桃花源記》《岳陽樓記》《滕王閣序》等名篇,都是字字珠璣,沒有一個字是多余的。更絕的是,《左傳》中描寫齊桓公走下祭壇,跪拜謝恩,又回到祭壇接受賞賜,只用了四個字:“下,拜,登,受?!?/p>
上面那個故事的最后,胡適先生還專門對此做了一番解釋:“語言的精練與否,不在白話與文言的差別,在于能否恰如其分地選用字詞?!?/p>
說回到現在。羅輯思維公眾號的頭條文章,目前都是一篇“關于……的清單”的文章。這樣的清單式文章,往往只有十幾句話,但是每一句都包含著非常有用的信息,可以說是十足的干貨。?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寫這樣的文章,需要作者能夠對詞句有非常精確的掌控,用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最完整的意思。
不只是羅胖,我發(fā)現剽悍一只貓最近也開始寫清單式文章了。以前貓叔的文章,會先講幾個小故事,然后拋出觀點來互相印證;后來他精簡了一些,只寫故事,道理留著讓讀者自己體會;到現在,他干脆連故事也不講了,直接拋出幾句干貨出來。
羅胖和貓叔敢于這么寫,背后有他們深厚的積累作為支撐,古人所謂“厚積薄發(fā)”就是這個道理。
而我們普通人如果想要達到這種境界,也必須要經過大量的練習和積累,一蹴而就是不現實的,關鍵就在于能否認識到寫作的這三個階段,選擇合適的方法磨練自己的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