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楚余,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美術創作院畫家,廣東省高校油畫學術委員會委員、評委,廣東省文史館油畫雕塑院畫家、特聘研究員。
1988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1998—2000年就讀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曾參加伊維爾古典油畫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當代藝術新材料研習班。1989年起,先后在中國的廣州、臺灣和新加坡、美國舉辦8次個人畫展。1993年和2001年分別赴美國、法國進行學術交流及專業考察。至今已游歷了六十余國。作品曾參加中國油畫藝術展、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中國油畫精英邀請展等大型畫展。
主要展覽及獲獎:
作品曾參加中國油畫藝術展、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中國油畫精英邀請展等大型畫展。1989年起,先后在中國廣州、中國臺灣和新加坡、美國舉辦七次個人畫展。1993年和2001年分別赴美國、法國進行學術交流及專業考察。至今已游歷了六十余國。被《美術》、《中國油畫》、《美術大觀》、《藝術界》、《品尚藝術》、《現代畫報》等雜志多次介紹并有專題報道,已出版六部個人油畫專集。
代表作有《和輯百越》、《唐人街》、《英雄團長劉放吾》、《春音》、《南國少女》、《陶》、《木板上的拳套》、《旅人》、《炫》、《荔鄉女》。
今天,照片與影像日益普及和泛濫,不僅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了解事態的基本方式,也使繪畫的圖像內涵與形式經歷了重大的沖擊和改變,因為寫生的不被重視和衰落,繪畫創作越來越疏離鮮活現實,出現語言僵化和形式表面化的傾向。
學院名家謝楚余老師每年都在創作之余堅持寫生,除了完成帶本科學生下鄉寫生的必修課程之外,他也有大量的寫生活動,或邀約三五好友,足跡踏遍潮汕故土、西南邊陲、漠北草原,或在畫室延請模特寫生訓練,也有國際友人和熱心學生毛遂自薦充當模特。作為見證者之一,每次到謝老師工作室都看到大量的寫生新作。與精雕細琢、追求完美的的長期創作不同,這些短期寫生更有另一番味道,由于作畫時間有限,不可能等待顏料干燥后再施以多層罩染,只能采用更迅捷的直接畫法,筆意因此顯得肯定鮮活,激情盎然,色層豐富耐看、調子微妙高級,凸顯了畫家深厚的造型功力和美學修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成功沒有偶然,作為蜚聲國際,功成名就的著名油畫家,一幅幅經典唯美作品的背后,有長期鉆研和大量寫生鑄成的強大根基。謝楚余老師在繪畫中努力并享受著,用大量的作品詮釋了這個道理。
《渚》 2011年
《陌上花》 2015年
《風華》 2013年
《馬丁》 2015年
《剛果青年慕南剛》 2017年
《務仰朗德》 2015年
《郎德寨佬》 2015年
《勾乜朗德》 2015年
《哈尼姑娘》 2016年
《歐桑》 2015年
《梵音》 2014年
《波蘭舞蹈家》 2013年
《美國畫家肯》 2016年
《英國畫家巴里》 2016年
《凱特琳娜》 2013年
《侗女》 2015年
《三春》 2011年
《晨幽》 2009年
《淺夏》 2013年
《空山》 2013年
《鵝潭映月》 2012年
《仲夏》 2012年
重磅福利:作畫步驟與幕后花絮
《回族青年》作畫步驟 2016年
《也門青年》作畫步驟 2017年
《剛果青年慕南剛》與工作照 2017年
《哈尼姑娘》與工作照 2016年
讀謝楚余的作品能強烈地感受到那種對美的執著與追求。有人說謝楚余的畫太過唯美。的確,“唯美”一詞在這個以強調破壞性為時尚的年代里,從某種程度上講和當代藝術圈是格格不入的,反倒成了自命清高者的異類。但我認為這只是一種學術迂腐與偏激。黑格爾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謝楚余的繪畫不僅存在,而且有著旺盛的生命力。為什么他的畫有那么多盜版,有那么多人被感動,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藝術精神之偉大,生命力之頑強,在于其根植于民眾之中,大眾需要什么呢?就要通過藝術去感受美的存在,這是最普通卻是最根本的需求。
——虞楓
十分明顯,楚余對美的追索是以理性的完整為焦點的。他耿耿于完美、孜孜于完整。有時,甚至不惜把自己對美的憧憬也都一一帶上畫面。這種傾向使他的畫面顯得十分飽和、十分充實,自然也更充滿視覺上的愉悅。如果說畫面的欣賞效果有如樂曲一般的話,楚余的畫就是流暢的圓舞曲,是一種由圓潤的華麗所組成的,雖沒有撕心裂腑的震撼,但更輻射著溫暖。他的細膩正是在流暢中顯現的。他的畫風是一種和諧,而這和諧又正是理性的結晶。
——林墉
謝楚余具有鮮明的審美理想,他創作的人體形象都帶有某種程度的“理想化”,比之實在的人物更接近于完美無瑕。但,可貴的是,他同時又非常注意每個人物的氣質、性格和心理情緒。這種獨特的人物個性,不僅表現在面貌表情上,也體現在整個人體的骨骼結構、肌理的質感,以及皮膚的色澤上。所以,他筆下的人物決無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病。
——遲軻
謝楚余沒有完全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待人體藝術,他的油畫人體帶有更多的“創作”性質,而較少習作的形式。他多半把這些女人體放在虛擬的空間當中或背景前面,有的描繪得相當具體,有的則比較抽象;同時,人物與背景在用筆上對比明顯,背景和人物身體的某些局部時常會采用比較粗放的筆觸,而不是用平均的力量對整個畫面進行細膩的描繪,這是他人體創作與眾不同的地方。
——余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