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會穴歸屬足少陽膽經,有治療頭痛、面痛、耳鳴耳聾等作用。聽會穴的位置: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的后緣,詳見本文圖解聽會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1、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2、穴位圖
3、位置
面部,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的后緣,張口有凹陷處。
4、取穴方法
正坐或側伏坐位。在耳前,手指置于耳屏下方、下頜骨髁狀突后緣,按壓有一淺凹處,張口時該淺凹處深陷,即為此穴。
5、功效
清降寒濁。
6、主調病癥
耳鳴,耳聾,流膿,齒痛,中耳炎,腮腺炎,下頜脫臼,口眼歪斜,面痛,頭痛。
7、穴位配伍
聽會穴配迎香穴治耳聾氣痞;
聽會穴配耳門穴、聽宮穴治下頜關節炎;
聽會穴配頰車穴、地倉穴治中風口眼歪斜。
配聽宮、翳風主治耳聾、耳鳴。
聽會穴:解決各種耳朵煩惱的奇妙穴位
取穴正坐仰靠,張口,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的后緣,有凹陷處即是聽會穴。
會,會聚。此穴可使聽覺得以會聚,故名聽會。
按揉聽會,趕走耳鳴
你有過這樣的煩惱嗎?耳朵里如同有蟬在叫一樣,每到夜間躺下睡覺的時候,尤其明顯。如果有的話,那就說明你患上耳鳴了。但不要太著急,這里有一個簡單的治療辦法。
當你發生耳鳴,或者耳朵發悶,或者耳朵里面疼痛等各種耳部的不適時,你就可以用中指或食指按揉這個穴位。
開竅利耳,解決耳朵的煩惱
聽會穴位于耳旁,內通于耳,具有開竅利耳、清熱瀉火之功,主治耳鳴、耳聾、耳流膿等。如配翳風、中渚、太沖、丘墟、俠溪可治肝膽火旺之耳鳴、耳聾;配豐隆、勞宮、翳風、中渚、俠溪可治痰熱郁結之耳鳴、耳聾;配大椎、風池、翳風、合谷、外關、足臨泣可治熱毒壅耳流膿。
現代醫學新用法
現代醫學常用于治療:五官科系統疾病,如突發性耳聾、中耳炎、外耳道癤、顳關節功能紊亂、腮腺炎、牙痛、咀嚼肌痙攣;其他如面神經麻痹、腦血管病后遺癥。
指壓方法
正坐,舉起雙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內,以中指或食指指腹按揉聽會穴。在按摩的時候要用巧勁兒,指腹緊貼皮膚,不能與皮膚表面形成摩擦,按揉的力度要均勻、柔和、滲透,使脹痛或酸痛的感覺向深部組織滲透。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按揉3~5分鐘。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僅用于傳播中醫養生知識,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