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還記得撿金幣的馬里奧,還會回憶起《魂斗羅》怎樣調30條命?還有《CS》里面“GO GO GO”的無線電聲……這些都已成經典,如今電影級畫質的3D游戲吸引著眼球,從前離我們遠去,都已成為回憶......游戲的發展過程,你親歷過多少?捋著時光的長線,一起走進游戲發展史吧。
我們玩的游戲按照游戲機的分類,大致可以分成下面幾大類型:
? 街機游戲
? 主機游戲
? PC單機游戲、網絡游戲、手游
? 未來會很流行的VR、AR游戲。
游戲是怎樣發展的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混沌洪荒 萌芽初放
第一款電子游戲是1958年,美國的威利·希金博薩姆發明的。他用示波器做了個打乒乓球的游戲。那時還沒有電腦,微軟當時做了第一臺電腦,超大的那種,還沒有微型化。
1967年,拉爾夫貝爾,引領了游戲的發展,他做了一款在電視上玩的網球游戲。
1971年,第一臺街機出現了。與后來體積小的主機相比街機太大,一般放在公共場所投幣玩。第一個街機游戲叫《太空大戰》,做《太空大戰》時,星球大戰第一部的電影還沒出來,所以這款游戲在當時并不出名,在2、3年以后由于星球大戰才開始興起。
1972年,拉爾夫貝爾發明了第一款主機游戲機——奧德賽(MagnavoxOdyssey)。這個雙手柄雙人玩的游戲,奠定了今后游戲機的樣子和功能,包括任天堂、索尼、微軟的游戲機里都有奧德賽的影子。
爭奇斗艷 百家爭鳴
1980年,任天堂出了第一款掌機(也算是主機游戲的一類)—— Game&Watch。它的背景畫面都是固定的,是用一張貼紙貼在后面來當背景。當時任天堂是掌機里的大佬,Game&Watch那時很流行,80后基本都見過,比如打鴿子、養成類的小游戲。
1983年,任天堂發布了第一款主機FC,也被稱為紅白機,國內仿照做的就是小霸王學習機。紅白機出現之前,所有的游戲都是一個機器一個游戲,不能切換。從FC開始,有插卡換游戲的概念。
1989年出現了GameBoy,剛開始出的GameBoy很大,像磚頭一樣。后續任天堂開始出各種掌機,GBA,彩色的GameBoyColor,翻蓋的GBASP,再后來又出現了NDS和3DS,然后是Wii,直到現在的Switch。任天堂主攻掌機游戲,Wii不是手持的,它和360和Xbox、PS4很像,是一個電視機的主機游戲。
3D游戲的世界開啟
1990年是一個游戲界的關鍵節點。在此之前,所有的游戲都稱之為像素游戲,2D游戲。
什么是3D游戲,什么是2D游戲?這個概念很多人都不清楚。3D、2D游戲的不同在于游戲的根本——游戲引擎。使用了游戲引擎的游戲,都屬于3D游戲。
1990年之前是沒有游戲引擎的,所有的游戲都通過編程編出來。三維動畫都沒有參與,只有原畫會參與到游戲創作。原畫師、設計師給出的圖案,由程序員編寫讓它動起來。
1990年,第一款純3D游戲,星際惡棍/地下創世紀(Space?Roger/Ultima?Underworld)
說到3D游戲,就涉及到模型了。有了3D引擎之后,導入模型、動畫,讓模型在引擎里動起來,由引擎進行渲染,最后畫面才呈現在我們面前。
玩手機游戲就能感覺出2D和3D的區別。2D游戲比如開心消消樂,它的軟件量很小。只要是3D游戲,游戲中就會帶有引擎,軟件量至少要100M以上才能支撐的起引擎。
現在很多2D游戲也用3D引擎進行渲染,這其實不能完全稱為2D游戲了,應該稱之為3D游戲2D渲染(簡稱3渲2)。
還有個概念叫2.5D,或者叫偽3D游戲,代表性的如王者榮耀、LOL。它們用了3D的建模、3D的動畫,導入到3D游戲引擎里。但游戲在輸出的時候,輸出成了平面2D固定視角。這些游戲實際上就是3D游戲,因為它們使用了3D游戲引擎。
1990年的第一款3D游戲并不是很火,但各家游戲廠商都開始研究3D引擎了。在游戲引擎發展了兩年以后,一款新的引擎——三維像素引擎的游戲:紅色警戒2出現了。
第一部純三維建模的長篇電影《玩具總動員》也做出來了。當3D動畫越來越流行以后,又促進了主機的開發。
1993年,索尼出了第一款主機:PlayStation。之后就是PS 2、3、4,差不多平均六到八年出一代,后來又出了掌機PSP和PSV。雖然索尼很努力,但掌機依然還是比不過老大任天堂。
另外一個兄弟微軟,在2001年出了Xbox,再后來是Xbox360,Xbox one。(微軟也出過掌機,不過也涼了)
現在還有個概念叫次世代。次世代三個字是從日語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下一代的游戲。它指的并不是某一類游戲,而是最先進的游戲發展方向。
對于上一代游戲來說,次世代游戲(我們現在的游戲)就是畫面的精良度、純3D的立體體驗、純3D的視角轉換、模型上的優化、高模的體現。而對于現在來說,次世代就是實時,光線、陰影、天氣,包括毛發布料的解算、分辨率,包括交互、體感、動捕,所有東西都是實時出來的。
虛實難辨 未來可期
VR游戲最初不是用作游戲來做的,而是做研發和體感。2012年,一個19歲的美國男孩研發了VR的初代機——Oculus,現在所有VR頭盔都是仿造它做的。
VR游戲也是3D引擎游戲,依托于3D引擎平臺,游戲里所有的東西也都是CG做出來的,只不過所有的操作、感官體驗,都通過體感設備進行輸入輸出(比如VR眼鏡、手柄的操作),相當于把電視機放到頭上,把操作手柄融合到了頭盔和手上。
VR技術現在已經開始走上正軌了,今后的發展可能就像《頭號玩家》里一樣,這并不遙遠。所有《頭號玩家》里的技術,其實現在都是可以實現的,只不過沒有普及,包括主角穿著的體感衣服,現在也是有的。
VR再往后一代就是AR。VR是虛擬現實,AR則是增強現實,它在現實的基礎上呈現畫面?!禤okemon go》就是一款AR游戲,應該算是AR游戲的鼻祖了吧。
VR和AR是兩個不同的方向,VR更適用于虛擬游戲,魔法、二次元的游戲用VR實現更有沉浸感。一些現實類的游戲,比如射擊類、社交類,AR會更好玩兒一些。
動漫《刀劍神域》就是VR游戲的體驗,后來《刀劍神域:序列之爭》就是講的AR,講的就是如何把VR游戲變成AR游戲,在現實中去玩。
VR、AR都有動作捕捉,動捕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今的動捕設備已經發展到便攜設備了,《猩球崛起》中就用到了這種最新的動捕技術——個體式動捕。動作捕捉不再像以前在大棚里由各個攝像頭去捕捉,而是像外骨骼一樣穿戴在身上的單人動捕設備。所有演員直接在野外進行表演的,數據實時傳回,最終再在電腦上做出來。
你問以后的游戲會發展成什么樣?
不要不敢想哦!今后的游戲將可以用腦波去控制!不是我瞎說,現在已經有初代機了,只是技術還不成熟。等到將來,玩游戲你都不需要動手,用腦子想想就可以,《黑客帝國》里的情景,必將會實現的!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想了解更多CG精彩資訊,歡迎關注原力OFC官網www.of-colle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