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2016.03.17
中醫教學欄目:優酷搜索「小道經方」
【導讀】
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現代人由于各種原因——飲食不節、熬夜、工作壓力大、房事等,導致身體消耗太大,也損傷了脾胃功能。但是很多人還不明白脾胃功能受損究竟表現在了哪些方面。小編為大家揭曉脾胃虛的常見現象。
脾開竅于唇,粉嘴唇反映脾虛血不足。輕者常伴有嗜睡,重者則會失眠的情況。
暗嘴唇反映脾虛寒重。常常會伴有便秘、嗜睡、腹痛等情況。
大便
大便頭上是干的后面是稀的,或者整體不成形。《黃帝內經·靈樞經》經脈第十中講到:脾經主病溏瘕瀉,即先干后稀。也是反映脾胃功能弱了。
手腳涼
手腳涼是氣血不能到達四肢末梢,不能濡養四肢導致的。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是身體動力的來源,所以手腳涼也是脾胃虛導致的。
怕冷
是由于沒有足夠的氣血打到體表防御外邪。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怕冷和脾胃功能弱有關。
體虛生內寒,對身體造成各種傷害。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也是身體動力的來源,所以要恢復脾胃功能,才能徹底的排出體內的寒濕。
夏天是排病的好時機,身體可以借助外界的陽氣,冬病夏治,以最快的速度排出體內的寒濕。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素問·六節臟象論》中“長夏勝冬”的克制關系發展而來。冬病夏治是指對于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癥減輕或消失,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預防觀的具體運用。
2014年11月《小道經方》正式上線,
每周二于優酷視頻專輯頁面定期更新。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