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斗轉(zhuǎn),銀光滿天
玄奘負(fù)篋,沙灰追履
在綿長的“絲綢之路”上
橫亙著一個(gè)石窟走廊
一尊尊佛像石龕若浩瀚深邃的文化星空
讓人不倦其中、徜徉自在
這就是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正射影像
麥積山藝術(shù)研究所供圖
注:該圖為1984年麥積山石窟加固工程后鋼筋水泥棧道效果
麥積山風(fēng)光秀麗,素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譽(yù)。
麥積山石窟是甘肅石窟之中非常重要、價(jià)值極高的一處 。
這里最具獨(dú)特優(yōu)勢的,是泥塑。
因此,麥積山石窟被稱為“泥塑陳列館”“東方雕塑館”。
麥積石窟開鑿在山體三面的峭壁上,窟室門口以棧道相連,重疊十余層的棧道通向距地面七米高的窟室,險(xiǎn)峻異常。
崖窟群分為東崖與西崖兩部分,現(xiàn)在所存洞窟有205個(gè),泥塑造像和巖刻碑像共存7800余軀。
橫
向
看
圖
這里的巖質(zhì)為砂石加紅土礫巖,不易雕塑。
于是,施泥為塑或鑿成石胎加敷薄泥再塑,變成了塑像的主要手段。
麥積山石窟遠(yuǎn)望
廬江草堂藏本
麥積山石窟 仰視西崖棧道
廬江草堂藏本
困難還沒有完。
麥積山所處之處森林多,氣候遠(yuǎn)比敦煌濕潤,想要長久保存泥塑上的彩繪色層,非常難。
所以,現(xiàn)存的彩塑,基本都是后世重裝。
好在,這里泥料配方特別講究,泥像保存良好,甚至,有的堅(jiān)致光亮,如新的一般。
唐代塑、明代妝 彩塑
麥積山石窟 第五窟 外廊左龕
三世佛,倚坐彌勒佛和脅侍菩薩像
廬江草堂藏本
宋代塑、明代妝 彩塑
麥積山石窟 第四窟第三龕
右壁內(nèi)側(cè)脅侍菩薩立像(手部)
廬江草堂藏
自十六國時(shí)期,麥積山已有佛教流傳。
跨度延續(xù)至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1600多年不斷開鑿、修繕,開鑿、修繕。
如今,遺存龕窟最早造像在五世紀(jì)中期。
但窟龕開鑿最多的還是北魏時(shí)期,唐以后幾乎沒有新開洞窟。
宋代 彩塑
麥積山石窟 第四窟
窟左端 金剛力士像頭部(仰視局部)
廬江草堂藏
早 期
麥積山早期佛像主要塑三世佛、交腳彌勒和思惟菩薩。
佛像形體粗壯堅(jiān)實(shí)、造型敦厚,面相長圓、口小唇薄,神情莊嚴(yán),身著半披袈裟。
北魏早期 彩塑
麥積山石窟 第七〇窟
本尊如來坐像和脅侍菩薩立像
廬江草堂藏本
北魏早期 彩塑
麥積山石窟 第七四窟
右壁如來坐像頭部
廬江草堂藏本
北 魏
北魏后期龕窟數(shù)量增加很多,造像大多是秀骨清像。
尤其是菩薩像,身材袖長清癯。
北魏 彩塑
麥積山石窟 第八一窟
正龕本尊如來坐像
廬江草堂藏
北魏 彩塑
麥積山石窟 第八五窟
左脅侍菩薩和阿難弟子立像
廬江草堂藏本
北魏 彩塑
麥積山石窟 第八七窟
正壁右側(cè)脅侍菩薩立像(局部)
廬江草堂藏本
西 魏
西魏時(shí)期開窟造像勢頭不減,大同元年(535)再修崖閣,重興寺宇。
此時(shí)的佛像承襲了魏晉高逸通脫、清俊瀟灑的風(fēng)格,并有所發(fā)展。
人物造型更自然清圓,衣著多褒衣博帶或交領(lǐng)儒袍。
西魏 彩塑
麥積山石窟 第一〇〇窟 菩薩坐像(殘缺)
此塑像現(xiàn)存一〇二窟 年代為西魏
廬江草堂藏本
西魏 塑像
麥積山石窟 第一〇〇窟
菩薩立像(殘缺)
此塑像現(xiàn)存一〇二窟 年代為西魏
廬江草堂藏本
西魏 彩塑
麥積山石窟 第一二〇窟
本尊釋迦如來坐像(局部)
廬江草堂藏本
北 周
北周龕窟較多,特別是開鑿一批規(guī)模宏大的崖閣式大窟。
造型也一改西魏的清秀感,開始出現(xiàn)飽滿渾圓的身體,和低平肉髻。
北周 彩塑
麥積山石窟 第一四一窟
正壁龕內(nèi)佛像
廬江草堂藏本
北周 塑像
麥積山石窟 第六二窟
右龕本尊如來坐像(正面)
廬江草堂藏本
北周 繪塑結(jié)合
麥積山石窟 第四窟
第四龕外上方 薄肉塑飛天
廬江草堂藏本
隋 代
隋代僅有八窟。
造像手法樸實(shí),簡潔,并向圓雕過渡。
隋代窟、宋代塑 石胎泥塑
麥積山石窟 第一三窟
西方三圣,中為阿彌陀佛、左為大勢至菩薩、右為觀世音菩薩
廬江草堂藏本
隋代 彩塑
麥積山石窟 第五窟中龕
本尊釋迦牟尼坐像(局部)
廬江草堂藏本
隋代 彩塑
麥積山石窟 第一四窟
左脅侍菩薩和金剛力士像
廬江草堂藏本
宋 代
宋代開窟極少,但是對(duì)許多早期造像進(jìn)行了重修。
其中不乏高水準(zhǔn)制之作。
宋代修、明代妝 彩塑
麥積山石窟 第一五窟
正壁坐佛左尊頭部
廬江草堂藏本
北周窟,隋、唐代塑,宋代修 彩塑
麥積山石窟 第二六窟
右脅侍菩薩和供養(yǎng)比丘像
廬江草堂藏本
總體看來,麥積山最好的作品,可以說在西魏、北周。
仔細(xì)考察,每一尊、每一組、每一像,都是那么有個(gè)性,出彩。
這些都是非常珍貴的麥積山石窟早期原版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