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初,固原縣城南郊一帶的農田中,矗立著十余座高3—4米,直徑約7—8米的不規則封土堆,這引起了當時固原縣文物工作站和固原博物館考古隊工作人員的注意,他們初步認定這是一處古代墓葬群。
在隨后的工作中,通過考古鉆探探明,這些古墓大多為斜坡墓道土洞式墓,其中有幾座在斜坡墓道上有多個天井。
考古人員選擇了在深溝村的一座地表面封土堆破壞較嚴重、被取土削去三分之一多的古墓準備發掘,國家文物局很快就批準下來,同意發掘。
李賢墓剖面圖,可以看出墓道上有三個天井(圖:《寧夏固原北周李賢夫婦墓發掘簡報》)
1983年9月,考古隊正式進駐現場,開始發掘這座選定的古墓。
由于已經做過鉆探,前期尋找墓道的工作進展非常順利,而取得進一步的發現,還有賴于一次惡劣天氣的襲擊。
一個大晴天的中午,匆匆吃過午飯的考古人員沒怎么休息就又到工地繼續發掘??斓较挛绲臅r候,忽然一陣疾風卷著沙土揚了過來,善辨天色的民工看出,這是大雨的征兆,急忙催促大家收工。
話音剛落,一場大雨就夾著核桃大小的冰雹密密砸了下來。發掘現場在空曠的野外,根本無處可躲,十多個人只得把麻袋頂在頭上,蹲擠在古墓邊。并不厚的麻袋無法抵擋那么大的冰雹,每個人的腦袋都被砸得生疼。
還好這是一陣暴雨,沒多久就恢復了風和日麗??脊湃藛T摸著腦袋站了起來,一個個都成了泥人。慶幸的是,被大雨沖刷過的現場地層十分清晰可辨,表皮土下,生土、回填土間的印痕也十分清楚,沿著印痕挖掘十分順利。一周后,發掘人員在墓道兩壁上發現了斑斑駁駁的大片脫落的彩繪痕跡。
難道是壁畫?人們的心情異常激動。帶壁畫的墓一般來說都具有一定規模,十有八九是王公顯貴的墓葬。當晚,考古隊向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報告了這個消息,并向有發掘壁畫墓經驗的外省單位求援。
李賢墓壁畫《侍女圖》局部
發現壁畫的消息使得上級部門極為重視,考古人員根據指示在發掘現場搭帳篷值班,以確保發掘現場和文物安全。
一天,天色將黑,考古人員趕回工地加班,小心翼翼地取掉了甬道口封堵的土坯。墓門即將打開,大家都充滿了期待,以為馬上要面對一大堆文物。
不過好事總要多磨,封住墓門的土坯取掉后,大家看到墓室和甬道內因早年塌方,已經填滿了墟土,只好又清理墟土。清理過程中發現了幾只彩繪陶俑,還發現一塊散亂立放的墓志石蓋(后經辨認是李賢夫人吳輝的墓志蓋)。
吳輝墓志蓋拓片(圖:《寧夏固原北周李賢夫婦墓發掘簡報》)
考古隊的領隊韓兆民和同伴們在墓洞里待了兩個多小時,累得快虛脫了卻還沒發現期待中的文物,便想著準備收工。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轟”的一聲悶響帶著嗆鼻的塵土彌漫開來,電燈滅了,墓洞里伸手不見五指。
韓兆民回憶,當時自己覺得猛然被一股無形的大力推倒,脖子以下瞬間被埋在土里。周圍的同伴在那一瞬間驚慌失措地喊著:“塌方了!塌方了!”
稍微鎮靜了一下,韓兆民發現通過天井依稀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再探出手摸了摸周圍,發現有人在動,他讓大家保持鎮靜,快速撤離。
在那一刻,或許是求生的本能帶來的力量,韓兆民使出渾身力氣兩腿一蹬,竟然爬出了墟土堆。在星光下,他看到同伴們一個都沒少,心才放了下來。
情緒稍稍鎮定后,韓兆民又擔心墓葬里的情況,便拿著手電筒走下墓道。在剛才塌方的地方,他看到原來是一塊長約3米,寬2米多的大土塊掉落下來,想到十幾分鐘前的那一幕,真是驚心動魄。
塌方發生后,得知消息的當地部隊給他們免費送來了一車木板,這可謂雪中送炭,解決了考古隊的燃眉之急。考古人員用木板在墓道、過洞、天井內搭起了支撐木架,有效降低了塌方風險。
但是,由于墓室內早年嚴重塌方,墓道天井又剛剛發生新塌方,原來的方案已不可行,考古隊決定在墓室頂部上方開挖一個20多米見方的大坑,每2米深度下一個臺階,逐級下挖。
此時,這次發掘的事引起了國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視。文物局不但下撥了資金,還派了在保護壁畫和彩繪方面有豐富經驗的專家來寧夏幫助發掘。
隨著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大家期待的文物終于開始浮出地面。在墓室、甬道口底部等位置都發現了大批鮮艷的彩繪陶俑。陶俑排列有序,最前面是兩個鎮墓獨角怪獸俑,緊隨其后的是身穿甲胄面目猙獰的大肚子鎮墓武士俑,再后依次是甲騎具裝俑、風帽俑、武官俑等等。
李賢墓出土眾多彩繪武士俑之中的兩個,搖擺搖擺~
細心的考古人員發現陶俑的排列被人為擾亂過,難道這里被盜墓賊光顧過?
盜洞的發現證實了這一點,盜洞直徑30—40厘米,還有盜賊的遺留物品。墓室內的盜掘擾亂嚴重,但考古人員還是有了大發現:在墓室西北角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因早年塌方,兩件稀世珍寶被土掩埋了起來,未被盜走。這兩件文物就是國寶“鎏金銀瓶”和“玻璃碗”。
而當時的發掘中,最缺乏經驗的是壁畫的揭取與保護。1984年春夏之交,北京來的壁畫保護專家徐毓明帶著實驗好的方案,再次親臨現場,準備進行壁畫揭取工作。這項工作相當復雜,要求工作人員全神貫注。
李賢墓壁畫《武士圖》摹本
一天下午,七八個人在墓室內正緊張工作著。當時,有零星的土塊粉屑不時落下,但西北地區本來風沙就大,大家又都忙著照顧壁畫,誰也沒有在意。
意外再次發生。依然是那熟悉的一聲巨響,一大塊土方脫落,塵土封閉了整個墓室。工作人員有的下半身全被埋住,有的腿被埋住,女同志小王被土塊打倒后,大半個身子被埋在土里。大家奮力扒開土塊,將小王救出,送往縣醫院,經搶救治療后她脫離了危險。
雖然屢遭險情,但一想到搶救、保護的是珍貴文物,考古人員又下到了墓中。這次,他們先全力清除了危險的土方,然后順利地把壁畫完好無損地揭取下來。
墓內原有壁畫40余幅,但因坍塌嚴重,僅殘存20余幅。這些壁畫以寫實的手法,真實生動地反映出墓主人生前作幕府將軍時顯赫的儀仗,庭院侍衛,及殿堂侍從樂舞富貴豪華的生活場面。
隨著這次田野考古發掘工作的圓滿結束,北周李賢墓考古發掘也被列為1984年全國重要考古發現之一。
摘自“文物背后”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