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西學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實際上屬于同一類超自然的思維,即理念和模式思維。形而上學的代表當屬柏拉圖的原型理念和象式,和亞里士多德的形式或格式邏輯,兩者均基于古希臘人的天才發明,平面幾何。換言之,超自然的幾何學是形而上學的鼻祖,幾何論證和形式邏輯也是中世紀后歐洲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和科學革命的智力基礎,包括現代物理學如時空相對論。
如果說幾何是以靜止的眼光和理念認識和描述自然,包括后來康德的形而上學,那么再后來由黑格爾發明的辯證法應該是以動態的眼光和模式認識和描述社會的發展和變遷,也就是你我熟悉的對立統一規律(理論),具體就是關于正論、反論和合論的哲學宏論,聽上去很原型漂亮但很抽象虛幻。聽過幾門米國哲學課,教授們普遍承認黑格爾的學問太抽象,不好理解。哪位天才來個舉例說明下?
事實上,用對立統一理論描述社會的變化還是沒走出形而上學的超自然理念范疇,多半屬于黑格爾發明的第一性原理,不是真的。對立統一隨后也就演變成了的你我熟知的階級矛盾、社會抗爭的政治哲學,最接近的社會實例可以說就是貧富階層的矛盾。你認為人類有多少機會實現合論而解決貧富不均、社會不公的問題?
社會永遠解決不了貧富和不公,因為貧富不均、強弱不等是社會的自然前提,自然就是不等、參差不齊,自然所為、自然之道。這便是道家和儒家的道學所做的學問,換言之,以不等的事實為前提,國學側重處理好強弱不等之間的自然關系,而不是追求實際社會不存在的超自然理念,企圖達到不可能的平等。
因此,中國古代哲學沒有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這一對貌似不同的概念,后兩者本質上同屬于超自然的理念,不是真的。道學、儒學的確有辯證思維,當然,與西學的辯證法完全是兩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