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經濟學》要火。
這本2012年出版的書,斷斷續續有人閱讀,陸陸續續有人評論。還有人把它翻譯成《貧窮的本質》出版。
要火的原因,一是精準扶貧是我國當前面臨的重大話題;二是,作者們得諾貝爾獎了。
《貧窮經濟學》的兩位作者,是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三名獲獎人之中的前兩位。一位是1961年出生,來自古國印度的麻省理工學院金童班納吉先生;另一位是1972年出生,來自浪漫國度法國的麻省理工學院玉女杜芙蘿女士。這兩位是夫妻。而 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第三人,則是哈佛大學的克雷姆先生,他主要負責平日里和金童玉女一起做做項目,當當電燈泡,打打醬油--克萊姆先生對《貧窮經濟學》一書的貢獻,自然是不容置疑的。
筆者們在前言里介紹說,《貧窮經濟學》是一部關于通過了解窮人的經濟生活而呈現的豐富多彩的經濟學說,內容包括窮人的潛力、如何幫扶窮人、為什么要幫扶窮人。
本書分為兩部十章。第一部談貧困家庭面臨的挑戰;第二部談市場和機構如何扶貧。
本書真正的看頭,不在作者們得出了什么樣的結論,而在于作者們得出結論的過程,在于他們研究貧困問題的方法論。誠如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新聞通稿所表述:“今年的獲獎者采用了一種新的方法來獲得戰勝世界貧困的答案”。作者們給他們的這種新的研究方法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隨機對照試驗”(RCT),把扶貧這樣一個社會科學范疇的現象,放到嚴謹的、接近醫學臨床試驗設計的放大鏡下來進行觀察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