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 來源與演變
第一個淵源:源于伊祁氏,出自遠古帝王唐堯,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相傳,古帝唐堯生于伊祁山(今河北順平),他出生時,寄養于伊侯長孺家,因此稱他為伊祁氏,其后裔子孫便以伊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另有一說,堯帝出生在伊水邊,為了紀念他的出生地,所以姓伊,在堯的后代中,有人就繼承了伊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源于姒姓,出自商朝大臣伊尹之后,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商王朝的開國賢臣伊尹,姒姓,是夏禹的后代。他曾居于伊川(今河南伊川),因此以其居住地伊水為姓氏。伊尹后來輔佐成湯戰敗夏桀,滅了夏王朝,建立了奴隸制的商王朝。伊尹,名摯,是有莘人(今山東曹縣)。著名夏末商初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伊尹生有兒子伊陟,成為伊氏的始祖。該支伊氏一族最早成望于陳留郡,即今河南省的開封市。
第三個淵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伊耆,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伊耆,是西周時期隸屬于秋官府司管轄的一種官位,專職主管農政,即原先的神農氏之職,相當于今天的農業部部長。這在典籍《周禮·秋官》中有記載:“伊耆,古王者號。后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 在伊耆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伊耆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伊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跋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部大可汗拓跋鄰(北魏獻帝拓跋弘),以其六弟為伊婁氏,建伊婁部,為鮮卑民族中顯赫的貴族部落氏族。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將都城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于洛陽,入主中原后,大力強化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將伊婁氏分改為兩支漢字單姓:一支為婁氏,一支為伊氏。該支鮮卑伊氏族人,后逐漸融合于漢族之中,世代相傳至今。
第五個淵源:源于回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典籍《回教民族說》中的記載:“伊司馬儀之后裔姓伊”。 回族伊氏,實際上最早主要是取自伊斯蘭教圣人“伊布拉欣”(Ibrahim)名字首音的諧音漢字,又稱“易卜拉欣”、“亞伯拉罕”。伊布拉欣與阿丹、努哈、穆薩、爾撒和穆罕默德并稱為安拉的六大使者,系猶太教和基督教推崇的圣人和希伯來人的祖先。許多在中國的伊斯蘭教教徒皆以其名字為漢化姓氏,世代相傳至今。另外,在回族伊氏家族中,也有來自清朝時期改氏的,如清朝內務府大臣密咱按布,就是回族人,他曾請旨改姓為伊氏并得到恩準,其后裔子孫成為回族伊氏的另一支。 伊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等地。
第六個淵源:源于鄂倫春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鄂倫春族自治旗志》記載:鄂倫春族阿其格查依爾氏,滿語為Acigecalr Hala,該氏族有兩個分支,即伊格吉依爾氏、嘎格達伊爾氏這兩支,后多冠漢姓為伊氏、阿氏等。
第七個淵源: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第八個淵源: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第九個淵源:源于錫伯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伊 | 宗族先賢
伊尹:商朝大臣、伊姓始祖,輔佐商湯,佐商滅夏,綜理國事,連保 湯、外丙、中壬三朝,佐四代五王,是上古有名的賢相。
伊陟:商湯太戊名相,伊尹之子。太戊從其言而修其德。 伊恒:明代尚寶少卿,昊縣人。為人謙恭,時稱為長者。
伊盆生:后魏統軍,驍勇有膽略,初為統軍,累立戰功,遂為名將, 賜爵平城子,官至西道都督。
伊秉綬:清代書法家、乾隆進士,字組似,號默卿,福建寧華人。官 至揚州知府。何紹基寫詩稱頌其書法說:'丈人八分出二篆,使墨如 漆楮如筒。行草也無唐后法,懸崖溜雨如荒蘚。'有《留春草堂詩集 》。清代永昌知府、嘉慶進士宋湘贈伊秉綬聯為: 鵬化四溟歸碧落;鶴棲三島接青霞。
伊陟:商帝太戊時為相。伊尹子。與臣扈、巫咸共輔太戊治國。相傳毫(今山東曹縣東南)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夕大拱。太戊懼,伊陟曰:“妖不勝德,帝之政豈有闕歟。”太戊從其言而修德,祥桑枯死。是時,諸侯歸殷。
伊籍:三國蜀漢臣。字機伯,荊州南陽人。年少時便依附于同鄉劉表。劉備落難到荊州時,伊籍時常拜訪,托請劉備照顧。劉表病死,伊籍轉投劉備,一起渡江南下。后隨劉備入蜀,劉備定益州,伊籍任左將軍從事中郎,其待遇次于簡雍、孫乾等。后升任為昭文將軍,并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同編制《蜀科》。
伊馥:(?-453),北朝北魏將領。代(今山西代縣)人。少勇健,走及奔馬,善馳射,力能曳牛。神麚初,擢為侍郎。太武討涼州,馛參與決策,從征至姑藏。以功拜秘書監,賜爵河南公。后官至平尚書事卒。
伊盆生:北魏將領。馛孫。初為統軍,累有戰功。明帝時,歷洛州刺史、西道別將、行岐州刺史。為當時名將。任西道都督,戰死。
伊慎:(?-811),唐將領。字寡悔,兗州(今山東滋陽)人。以善射補折沖都尉,嗣為大將,封南充郡王。貞元末官至奉義節度,拜檢校右仆射,兼右衛上將軍。謚曰壯繆。以武毅通文理,硯席楷隸,師心自得。
伊廣:唐臣。中和年間為忻州刺史,以天下大亂,乃歸心李克用。曾任汾州刺史。常參與謀劃軍略,交接諸藩,號為稱職。累遷至檢校司徒。乾寧年間從征劉仁恭,陣亡于成安寨。
伊姓名人有西漢經學家伊推;唐官吏伊璠;明藏書家伊侃;清大臣伊齡阿、伊都立、伊厭棟、伊遜、伊辟,將領伊拜等。近當代伊姓名人有解放軍將領伊文,醫學家伊福,兒童保健專家伊寧,森林工業專家伊城,電影編導伊琳、伊明,畫家伊戈,作家伊妮,戲曲理論家伊兵,京劇演員伊芳等。
伊 | 歷代名家單字字帖
書法字帖 · 書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