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導主任角色與職責調查報告
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靖士明
[摘 要]本研究通過對上海部分中小學校長、教導主任和教師的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了中小學教導主任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和職責履行情況,分析了教導主任在履行職責時所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教導主任 教學領導力 職責 角色定位 調查
新課程改革不僅對一線教師的教學方式帶來挑戰,對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帶來挑戰,也對處于校長和教師之間的教導主任提出新的要求。從區域師資隊伍建設、人力資源管理來看,中小學教導主任是值得關注的一個群體。本研究圍繞教導主任的角色和職責,從新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出發,將新課程的要求與教導主任工作的現狀進行比較分析,重新審視和研究教導主任的角色定位和職責內涵。
本研究于2008年年底,以問卷調查和座談的形式,對本市43所中小學(其中小學16所、初中12所和高中15所)的校長、教導主任和部分教師進行了調查,其中正副校長43人,正副教導主任77人,教師268人。
一、教導主任職責履行的總體情況
1.教導主任履行的主要職責
在被調查的學校中,每所學校都制定了教導主任職責。根據調查,目前中小學教導主任履行的主要職責有:參與學校的決策、指導學校的教學工作、組織和指導教研活動、協調各部門關系、落實教務考務等。93.0%的校長認為,教導主任履行了“組織、指導教研活動”的職責,88.4%的校長認為履行了“落實教務、考務”職責,還有79.1%、65.1%、53.5%的校長認為教導主任分別履行了“指導全校教學工作”、“參與學校的決策”、“協調各部門關系”的職責。
2.教導主任總體上能夠獲得校長和教師的認可
根據調查統計,在教導主任履行上述主要職責過程中,校長感到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分別為37.2%和58.1%,兩者相加則達到95.3%;而教師感到滿意和比較滿意的也分別達到35.8%和44.4%,兩者合計為80.2%。這表明,中小學教導主任總體上能夠獲得校長和廣大教師的認可。
3.對教導主任履行職責產生積極影響的因素
從影響教導主任履行職責的因素來看,“校長的大力支持”、“教師的積極配合”是兩個最為積極的影響因素。問卷調查表明,校長、教導主任和教師均認為“校長的大力支持”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比例依次為83.7%、87%、70.5%,而選擇“教師的積極配合”的也分別達到76.7%、72.7%、84%。同時,“本校其他中層領導在教學中的大力支持”、“市、區縣教研員在教研上的大力支持”也是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
另外,通過對小學、九年一貫、初中和高中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導主任選項的x2檢驗發現,“校長的大力支持”選項的p值為0.005,p<0.01,存在極其顯著性差異。這表明不同學段教導主任在感受到校長大力支持程度上是有一定差異的。而“教師的積極配合”的各類學校教導主任的選項的p值為0.146,p>0.05,無顯著差異,這說明各個學段教導主任都感受到教師積極配合的重要性。
4.對教導主任履行職責產生消極影響的因素
對于教導主任職責履行中具有消極影響的因素,校長、教導主任和教師選的比例最高的兩項均是“長期高負荷應付各種校務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升學上面的壓力”。其中,校長、教導主任和教師選“長期高負荷應付各種校務工作”比例依次為53.5%、81.2%、57.8%;選“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升學上面的壓力”的比例分別為53.5%、62.3%、49.3%。顯然,這兩項因素所占比例均比較高,值得關注。
另外,通過對小學、九年一貫、初中和高中不同類型地學校的教導主任選項的x2檢驗發現,“長期高負荷應付各種校務工作”的選項的p值為0.102,p>0.05,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表明,各個學段教導主任都明顯感覺到應付各種校務工作的高負荷。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升學上面的壓力”的各類學校教導主任的選項的p值為0.026,0.01<p<0.05,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不同學段教導主任感受到的“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升學上面的壓力”是不同的。
二、教導主任職責履行中亟待關注的問題
1.教導主任角色和職責的再定位
根據調查,校長、教導主任和教師均認為,教導主任在新課程改革中應發揮重要作用。其中,校長認為最重要的是“指導教師教研”;其次是“組織協調”,然后是“推進教學計劃”,而選擇“開展教學創新”的更低。教導主任也認為“指導教師教研”最重要,但其次是“推進教學計劃”,然后才是“組織協調”,而選擇“開展教學創新”更低。
但教師的調查結果顯示,最重要的是“開展教學創新”,其次是“指導教師教研”和“推進教學計劃”。顯然,教師更期望教導主任能夠在教學創新上有所作為。同時,調查也顯示,教師對教導主任的選拔方式表現出應更加民主的要求,高達73.5%的教師認為教導主任應該由教師民主選舉,而認為應由校長直接任命的比例只有10.8%。
而從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來看,學校教導主任應在教學管理上有新的觀念和創新思路,但根據調查訪談了解,教導主任目前基本上都是根據校長的要求,執行校長的各項指示,而在主動思考、尋找創意、開展活動設計方面明顯不足。同時,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需要加強課堂教學質量的監測,但由于種種原因,教導主任都是圍繞市、區級的各項檢查和考試,進行學科教學質量監測,因而其科學性和對教師的指導性還有待提高。因而,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有必要對教導主任的角色和職責進行再定位,在原有職責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教導主任在開展教學創新和加強教學質量監測方面的職責。
2.教導主任工作超負荷
根據調查,目前,部分教導主任心理負擔過重、得不到釋放,出現一定的職業倦怠。其原因是多方面。根據調查,大多數教導主任為了更好地履行職責,都兼任了部分教學任務。根據調查,目前,中小學教導主任平均每周兼課5.9節。但教導主任兼課,有利于幫助教導主任切實了解學校教學基本情況、存在的問題,因而是非常必要的。90.7%的校長也認為,教導主任不能因為工作負荷大而不兼課。
但值得關注的是,教導主任與校長、其它中層部門領導以及教師的溝通還不是很順暢,花費了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給教導主任帶來不必要的負荷,這既需要學校充分認識到新課程改革的綜合性,建立健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機制,也需要教導主任尊重、引導教師的需求,創新教學指導和管理方式。除此之外,在應試教育大環境下,上級部門和家長對學校存在比較高的升學要求,也給教導主任帶來比較大的壓力,尤其是在初中、高中學段。
3.教導主任提高素質的途徑
根據調查,95.3%的校長和85.7%的教導主任認為,“經常深入教學第一線獲取實際經驗”是教導主任教學領導能力提升的主要方法。同時,值得關注的是,雖然47.1%的教導主任認為不能只埋頭做,還應該有更多的專業培訓的機會,如去名校見習和獲得更多的相關高級管理培訓。但事實上,由于目前教導主任培訓與校長培訓、德育培訓和教師培訓相比明顯不足,從而導致“專業指導、培訓”沒有在教導主任履行職責中發揮出較大的積極作用。調查顯示,只有24.7%的教導主任感受到“專業指導、培訓”在自己以往履行職責中發揮了積極影響。因而,在新課程改革推進中,通過加強培訓來提高教導主任的素質,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把教導主任培訓納入到整個師資培訓的范疇內。
三、討論和建議
在新課改實施中,由于校長的支持和廣大教師的積極配合,教導主任很好地履行了教導主任的職責,教導主任的教學執行力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在繁忙的事務和各種壓力下,雖然教導主任很好地貫徹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完成了學校教學計劃,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是表現出了職業倦怠和對未來無可奈何的消極情緒。他們的教學理念和抱負不能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得以施展,工作沒有成就感,教學領導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因此,激發教導主任工作的激情,提升教導主任的教學領導力應成為新課程改革中教導主任工作的重點。
1.強化教導主任的教學領導職責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導主任在做好教學常規管理的同時,應主動適應改革環境和需求,不斷提高教學領導的能力。教導主任的教學領導力,不僅僅體現在參與學校課程和教學改革決策、組織和指導教研活動、協調教導處與其它部門關系等方面,還應主動了解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教學創新,搭建多樣化的、適宜于教師的教研平臺;加強教學調研,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測機制,及時發現新課程改革推進中的傾向性問題,及時提煉提升教師的教學創意。
當然,強化教導主任的教學領導職責,與校長加強教學領導并不矛盾,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衡量校長教學領導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能否激發教導主任的主動性,創造性地開展教研活動、實施教學常規管理,而不只是被動地執行校長的決策。
2.加強教導主任培訓,納入師資培訓范疇
市、區教育研究和培訓機構,應高度重視教導主任的培訓,納入到師資培訓范疇,形成教師培訓、教導主任培訓、校長培訓構成的完整的師資培訓系統。與教師培訓、校長培訓相比,教導主任的培訓要更加關注其洞察教學傾向性問題的能力、提煉提升教師教學經驗的能力以及溝通協調能力。另外,在教導主任培訓課程開發和培訓方式上,還應注意不同學段教導主任的工作特點。
3.完善學校推進課改機制,為教導主任“減負”、“加壓”
在學校內部管理中,校長應根據新課改注重整合的特點,建立健全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課程與教學管理機制,以使教導處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分工和協調具有制度上的保證,減輕教導主任在瑣碎事務、低效溝通等方面的負擔,從而有更多的時間、精力開展教學調研和推進教學創新。
同時,也要給教導主任“加壓”。這里的“加壓”,并不是增加教導主任的工作量,不是讓教導主任不兼課,而是通過強化教師對教導主任的評價權,促使教導主任更加關注作為新課改實施主體的教師,深入課堂,關注教師在實施新課改中的多樣化需求,為教師盡快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指導和服務。
(本文得到了胡興宏、李偉濤老師的指導幫助,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