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這上篇內容,這是第四講。
(9)、墻、柱鋼筋安裝
柱、墻鋼筋墊塊:墻、柱采用成品塑膠內撐條,縱橫間距≤600mm;柱主筋墊塊采用成品塑膠墊塊,沿柱角部≤600mm設置一個,墻體縱橫間距≤600mm
保護層橡膠圈,保證保護層厚度
扎絲滿綁,主筋排布分部均勻
框柱加密區:地下室層凈高1/6、柱長邊尺寸、500mm取大值。一層根部層凈高1/3、柱長邊尺寸、500mm取大值,中間層及頂部層凈高1/6、柱長邊尺寸、500mm取大值
應特別注意柱長邊尺寸這一條件,粱柱節點處箍筋按加密區設置
墻柱鋼筋綁扎完畢要吊垂直
不能僅僅依賴于模板吊垂直
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 連系梁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 連系梁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暗柱邊第一根墻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 墻第一根墻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
使用皮數桿控制箍筋間距及加密區
鋼筋綁扎完必須安裝墊塊
鋼筋綁扎完畢進行隱蔽驗收
墻體鋼筋搭接長度一定要夠,搭接區段跨三根鋼筋
墻體拉鉤布置形式
一定要注意封頂時鋼筋封邊下料長度及錨固長度
鋼筋在澆筑混凝土前,用PVC管保護主筋不受污染距離澆筑板面500mm處加箍筋,固定柱主筋偏位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沒有對鋼筋進行保護。
處理措施:用鋼刷子將鋼筋上的混凝土刷干凈.預防措施:澆注混凝土前,將鋼筋用塑料薄膜纏住,澆注完成后,褪去塑料薄膜
(10)、墻、柱鋼筋定位措施: 雙F卡制作(注意地下外墻與內墻的區別)
定距框:設計定距框,就是預先把墻柱鋼筋位置卡死,令其保護層完全到位,卡住不動,再澆混凝土,這樣澆完的砼,鋼筋不探測其保護層,也有100%的把握:保護層絕對正確。水平定距框控制墻柱立筋位置:必須靠“內撐外頂”才能起到作用。 只“內撐”無“外頂”、只’'外頂”無“內撐”均白費功。“內撐定距框”要與“外頂”相配套。
加工定距框首先要設計好模具
頂模棍頭部刷防銹漆
頂模棍用無齒鋸切割,不得有飛邊,打磨后刷防銹漆
梯子筋標識清楚,有統計表,有相關圖紙
定距框安裝完畢后才可以打混凝土
當柱(包括芯柱)縱筋采用搭接連接,且為抗震設計時,在柱縱筋搭接長度范圍,(應避開柱端的箍筋加密區)的箍筋均應按≤5d(d為柱縱筋較小直徑)及≤100的間距加密。
預埋管用焊接固定,焊接鋼筋需附加,不需點焊主筋
(11)、鋼筋施工七不綁:
長期以來,我們都記得鋼筋工程必須做好“隱蔽驗收”才可以合模,然而實踐告訴我們,靠“隱蔽驗收”對鋼筋工程質量把關,是行不通的,到“隱蔽驗收”,再對鋼筋工程質量提意見,為時已晚,哪怕提出糾正一根鋼筋的位置,也往往要拆掉這道墻、這根柱子所有的水平筋(或箍筋),否則無法操作,那時鋼筋工程的損失就太大了,工期往往不容你到最后合模之前,才提意見。
屆時,現場的操作人員、指揮人員將憤怒地質問質檢人員“早干什么去了”,“這簡直是給人出難題!”
我們工地的質量檢查人員非監理人員,不要放“馬后炮”,不要當“驗尸官”,我們要做“過程控制”的把關員。
由此,我們強調把鋼筋質量檢查重點放在“預檢”上,而不是“隱蔽驗收”上。
1)、沒有彈線不綁;
2)、沒有剔除浮漿不綁;
3)、沒有清刷污筋不綁;
4)、未查鋼筋偏位不綁;
5)、沒有糾正偏位鋼筋不綁;
6)、沒有檢查鋼筋甩頭長度不綁;
7)、沒有檢查鋼筋接頭合格與否不綁。
(12)、鋼筋隱蔽驗收:
1)、縱向受力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
2)、鋼筋的連接方式、連接質量、接頭位置、數量及占截面的百分率等。
3)、箍筋、橫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間距,保護層厚度等。(重點檢查懸挑梁、板下鐵保護層)
4)、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等。
(13)、鋼筋隱蔽驗收控制要點:
1)、鋼筋綁扎時,鋼筋級別、直徑、根數和間距應符合設計圖紙的要求。
2)、柱子鋼筋的綁扎,主要是控制搭接部位和箍筋間距(尤其是加密區箍筋間距和加密區高度),這對抗震地區尤為重要。若豎向鋼筋采用焊接,要做抽樣試驗,保證鋼筋接頭的可靠性。
3)、對梁鋼筋的綁扎,主要控制錨固長度和彎起鋼筋的彎起點位置。對抗震結構則要重視梁柱節點處,梁端箍筋加密范圍和箍筋間距。主次梁節點處鋼筋加密。
4)、對樓板鋼筋,主要控制防止支座負彎矩鋼筋被踩踏而失去作用,再是墊好保護層墊塊。尤其是挑梁、挑板。
5)、對墻板的鋼筋,要控制墻面保護層和內外皮鋼筋間的距離,撐好雙F卡,防止兩排鋼筋向墻中心靠近,對受力不利。
6)、對樓梯鋼筋,主要控制梯段板的鋼筋錨固,以及鋼筋變折方向不要弄錯;防止弄錯后在受力時出現裂縫。
7)、鋼筋規格、數量、間距等在作隱蔽驗收時一定要仔細核實。保證鋼筋配置的準確,也就保證了結構的安全。
建筑行業的各個規范,大家都可以在這里直接搜索!掃描二維碼,數千本規范圖集等你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