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藝舟雙輯》(論情性)
[清]康有為
學書必須摹仿,不得古人形質,無自得性情也。
少溫自謂于天地山川,日月星辰,去露草木,文物衣冠,皆有所得。雖文士夸妄之語,然寫《黃庭》則神游縹緲,書《告誓》則情志沈郁。能移人情,乃為書之至極。
《臨池管見》(論情性)
[清]周星蓮
廢紙敗筆,隨意渾灑,往往得心應手。一遇精紙佳筆,正襟危坐,公然作書,反不免思遏手蒙。所以然者,一則破空橫行,孤行已意,不期工而自工也;一則刻意求工,局于成見,不期拙而自拙也。又若高會酬酢,對客揮毫,與閑窗自怡,興到筆隨,其乖合亦復迥別。
作書能養氣,亦能助氣。靜坐作楷法數十字或數百字,便覺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揮灑,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覺靈心煥發。下筆作詩,作文,自有頭頭是道,汩汩其來之勢。故知書道,亦足以恢擴才情,醞釀學問也。
字學,以用敬為第一義。凡遇筆硯,輒起矜莊,則精神自然振作,落筆便有主宰,何患書道不成。泛泛涂抹,無有是處。
《藝概》(論情性)
[清]劉熙載
裴公美書,大段宗歐,米襄陽評之以“真率可愛”。“真率”二字,最為難得,陶詩所以過人者在此。
書凡兩種:篆、分、正為一種,皆詳而靜者也;行、草為一種,皆簡而動者也。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鐘繇《筆法》曰:“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右軍《蘭亭序》言“因寄所托”,“取諸懷抱”似亦陷寓書旨。
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
《藝舟雙楫》(論情性)
[清]包世臣
問:先生常言草書自有法,非字體之說也。究竟何者為草法?
《書譜》云:“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性情”。是真能傳草法。世人知真書之妙在使轉,而不知草書之妙在點畫,此草法所為不傳也。太令草常一筆環轉,如火筋劃灰,不見起止。然精心探玩,其環轉處悉具起伏頓挫,皆成點畫之勢。由其筆力精熟,故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形質成而性情見,所謂畫變起伏,點殊衄挫,導之泉注,頓之山安也。后人作草,心中之部分,既無定則,毫端之轉換,又復鹵莽,任筆為體,腳忙手亂,形質尚不具務,更何從說到性情乎!蓋必點畫寓使轉
[清]康有為
學書必須摹仿,不得古人形質,無自得性情也。
少溫自謂于天地山川,日月星辰,去露草木,文物衣冠,皆有所得。雖文士夸妄之語,然寫《黃庭》則神游縹緲,書《告誓》則情志沈郁。能移人情,乃為書之至極。
《臨池管見》(論情性)
[清]周星蓮
廢紙敗筆,隨意渾灑,往往得心應手。一遇精紙佳筆,正襟危坐,公然作書,反不免思遏手蒙。所以然者,一則破空橫行,孤行已意,不期工而自工也;一則刻意求工,局于成見,不期拙而自拙也。又若高會酬酢,對客揮毫,與閑窗自怡,興到筆隨,其乖合亦復迥別。
作書能養氣,亦能助氣。靜坐作楷法數十字或數百字,便覺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揮灑,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覺靈心煥發。下筆作詩,作文,自有頭頭是道,汩汩其來之勢。故知書道,亦足以恢擴才情,醞釀學問也。
字學,以用敬為第一義。凡遇筆硯,輒起矜莊,則精神自然振作,落筆便有主宰,何患書道不成。泛泛涂抹,無有是處。
《藝概》(論情性)
[清]劉熙載
裴公美書,大段宗歐,米襄陽評之以“真率可愛”。“真率”二字,最為難得,陶詩所以過人者在此。
書凡兩種:篆、分、正為一種,皆詳而靜者也;行、草為一種,皆簡而動者也。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鐘繇《筆法》曰:“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右軍《蘭亭序》言“因寄所托”,“取諸懷抱”似亦陷寓書旨。
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
《藝舟雙楫》(論情性)
[清]包世臣
問:先生常言草書自有法,非字體之說也。究竟何者為草法?
《書譜》云:“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性情”。是真能傳草法。世人知真書之妙在使轉,而不知草書之妙在點畫,此草法所為不傳也。太令草常一筆環轉,如火筋劃灰,不見起止。然精心探玩,其環轉處悉具起伏頓挫,皆成點畫之勢。由其筆力精熟,故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形質成而性情見,所謂畫變起伏,點殊衄挫,導之泉注,頓之山安也。后人作草,心中之部分,既無定則,毫端之轉換,又復鹵莽,任筆為體,腳忙手亂,形質尚不具務,更何從說到性情乎!蓋必點畫寓使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