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1日晚,美國佛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paceX獵鷹9號火箭突然發生爆炸。火箭原計劃于本周六,將一顆Amos-6通信衛星送上太空,為Facebook在撒哈拉以南地區提供互聯網服務。
事發時,火箭正在進行發射前的例行靜態點火測試,卻不料發生爆炸,包括衛星在內的數億美元設備被毀。這已經是最近15個月之內,SpaceX的第二次嚴重事故。
實際上,自2002年創辦以來,SpaceX曾經歷過數次失敗。每次都在創始人馬斯克的力挽狂瀾下,渡過難關、獲得重生。
馬斯克,電影《鋼鐵俠》的原型,擁有多重身份的商界奇才。作為太空探索、新能源開發和互聯網科技的愛好者,去火星是馬斯克的終極夢想,也是他踏足航天領域的緣起。
SpaceX公司創始人 埃隆·馬斯克
SpaceX的拳頭產品包括“龍”飛船和“獵鷹”系列火箭,但產品的研發并不順利。2006年、2007年和2008年,SpaceX連續三次試射“獵鷹”火箭失敗。航天工業高昂的成本,令SpaceX陷入經濟困境,馬斯克的航天夢也遭遇信任危機。
直到2008年9月,獵鷹1號火箭才成功發射,成為第一枚進入地球軌道的私人研發的液態燃料火箭,也為SpaceX的發展帶來全新契機。
2012年5月,SpaceX發射“龍”飛船,協助NASA將455公斤貨物送到國際空間站,從而開啟了私營航天企業,打破政府壟斷、涉足航天工程的新時代。但馬斯克并未滿足于現狀。
2012年5月25日,“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經過數次失敗后,SpaceX終于在去年12月,首次實現一級火箭在陸地平臺的成功回收。今年4月,又首次通過海上平臺完成“獵鷹9號”火箭的回收。
SpaceX掌握的火箭回收技術,顛覆了人類傳統的火箭設計思路,令傳統航天公司坐立不安。而屢敗屢戰、勇于創新的SpaceX也已成為太空商業公司的標桿。
9月1日的爆炸事件,會對SpaceX產生多大影響,暫時還不清楚。但外界相信,馬斯克和他的SpaceX不會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