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電子產品已滲透到我們的吃穿住行中,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用一部手機或一臺電腦動一動手指解決。電子產品在給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難以挽回的傷害。很多人愿意對著屏幕微笑,卻不愿意對身邊的人點頭,對孩子身心的傷害更是罄竹難書。部分爸爸媽媽示范:吃飯玩手機,看電視玩手機,逛街玩手機,就連走路的時候也在玩手機,有時候陪著孩子還在玩手機。部分爸爸通宵達旦的玩游戲,有時候還會給孩子福利,與孩子一起上戰場。在爸爸媽媽的模范示范中,孩子也成功上癮,上課偷偷的玩,回家把自己關在屋里玩,晚上睡覺在被窩里玩……
忽視孩子
據調查中小學生的近視率已超過40%,眼科專家表示玩電腦、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過度是主因,在寒暑假期間,每天接待400多名“厚眼鏡”的小近視們。每每看到孩子們被眼鏡壓出坑的鼻梁,總是有一種打也不是,罵也不成的心疼感覺,特整理出以下對孩子視力的罪魁禍首:
視力危害
孩子連續看20分鐘投影
●孩子視力平均下降到10.4度近視狀態
●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6.3秒
(淚膜破裂時間其正常值為15-45秒,少于10秒為病態)
●平均每分鐘眨眼12.67次
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hone
●孩子視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視狀態
●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5.3秒
●平均每分鐘眨眼7.67次
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ad
●孩子視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視狀態
●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5秒
●平均每分鐘眨眼4.67次
孩子連續看20分鐘液晶電視
●孩子視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視狀態
●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6.7秒
●平均每分鐘眨眼9次
禁而不止
很多家長已經認識到電子產品對孩子視力和學習成績等多方面的危害,明令禁止孩子玩手機,但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對孩子來說有著特殊的吸引力。就拿動畫片來說,沒有一個孩子能抵擋住動畫片的誘惑。到底怎樣讓孩子心甘情愿的放下手機,眼睛從電視和電腦上離開呢?智新超越的心理學老師給出以下建議:
自愿放下手機
不禁止
首先,在強制的鎮壓下,孩子可能會屈從與爸爸媽媽的權威,但孩子終究會在心理上抵觸,并且一旦有可以違禁的機會,他們一定會想盡辦法去嘗試。此外,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的交流大多來自于游戲、動畫、熱播電視劇等話題,強行禁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相當于斬斷了孩子與外界交流的“資本”,嚴重者會使孩子脫群,心理上受到打擊。其次,孩子結束一天的學習,應該給予孩子釋放壓力和情緒的方式。同時,孩子適當的接觸電子產品,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現在很多高質量的電視節目能傳達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對孩子有一定的教育性。部分手機游戲還有利于幫助開發孩子的智力。因此,爸爸媽媽們不應該剝奪孩子玩手機電腦,看電視的權利。
自愿放下手機
制定規則
首先,應于孩子達成協議,家長注意不可不尊重孩子意見,規定每天玩手機、電腦或看電視的時間,可以定為每次15分鐘,每天一到兩次,最佳距離60公分。家長可根據孩子當天在學校的表現適當的減少或增加,周末的時候可以適當增加總時長。其次,家長應該對孩子關注的內容有方向性的規定,譬如動畫片,百家講壇等知識教育意義的。
自愿放下手機
父母做好榜樣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父母做出示范,孩子才會服從。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父母放下手機,關掉電視,拿起書,為孩子營造出學習的家庭氛圍,孩子才會心服口服的放下“傷害”。此外,針對玩手機電腦看電視上癮的孩子,家長可以增加戶外活動, 孩子們天生好奇、好動,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渴望。精彩的戶外活動,能讓孩子忘記電視與手機。如果逢天氣不好,或者天黑,孩子呆在家,沒有游戲就會想著玩手機。此時,爸爸媽媽們應該設計一些親子游戲,也可以讓孩子們陶醉在游戲中。此外共同做家務,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比如打掃衛生、洗菜菜、拿杯子等安全的事情都可以讓孩子參與,智新超越老師說:“這樣不僅能增加親子關系,還能讓他們在勞動中找到成就感。”
轉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