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由熱轉涼,無論是中秋時節的“溫燥”,還是晚秋時節的“涼燥”,總以皮膚干燥、津液缺乏為特征。這就是中醫外感治病因素“六邪”(風、寒、火、燥、暑、濕)中的“燥邪”。“秋燥癥”在人體上最敏感的表現就是皮膚干燥龜裂,此外,還有口干咽燥、聲音嘶啞、毛發脫落增多,口渴便秘、心慌煩躁等一系列燥癥。
如何讓皮膚在干燥的秋季保持水嫩、紅潤富有彈性呢?如果飲食比較“火辣”,痤瘡等皮膚病還是會伺機而發。而皮膚濕疹則往往是因為夏天積聚在體內的濕氣一直沒有排出體外,到了秋季才通過各種途徑散發出來。另外,肌膚龜裂干燥是最常見的現象,干性皮膚很容易嚴重缺水,皮膚角質層變薄。
從中醫角度說,秋季心肺胃熱,因此護理皮膚重在益氣養陰。注意以下5條:1.補充水分,最簡單的方法是大量喝水;2.保持面部清潔。臉部的分泌物不及時清理,細菌容易附著,油脂分泌旺盛的皮膚特別要注意清潔和消除炎癥。另外,秋季仍要加強防曬;3.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熱量高的油炸、奶油、巧克力和辛辣食品;4.注意勞逸結合,保證睡眠,規律的作息時間有助于調整人體內分泌。
可以針對自己體質多吃些蜂蜜、銀耳、藕、茭白、雪梨、白菜、百合、山藥、大棗、葡萄等等。
銀耳:含多種氨基酸,能緩解皮膚干燥、瘙癢。秋天多吃冰糖銀耳羹,有潤肺美容之效。
山藥:具有滋陰養肺功效,可以調整代謝、潤膚、通腸。山藥淀粉含量低,當成主食不易發胖。
芝麻:養陰潤燥,有助緩解津液不足造成的便秘及皮膚干燥。磨粉泡茶或煮粥均可。但已有發炎情形,如牙痛、腸胃炎或腹瀉的人不適合多吃。
藕:清熱疏郁,含鈣、磷、鐵及豐富的維生素C。新鮮蓮藕榨汁加蜂蜜,有助解除煩悶口渴。煮熟之后健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梨:對于秋燥引起的干咳、口渴和便秘效果不錯。梨生食、榨汁均可。加蜂蜜、冰糖、川貝母燉煮,可用來緩解咳嗽癥狀。
百合:潤肺養顏,并有止咳、安神效果。鮮百合鎮靜安神效果好,干百合則有滋補效果。秋天最適宜用百合煮粥或拌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