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鬼谷子學院阿信
總所周知和珅是我國著名的貪官,其一方面文采卓越,一方面揣摩人心,乾隆皇帝至死也舍不得殺他。為何?和珅已經把千隆皇帝揣摩透了,所以說揣摩功夫乃是和珅飛黃騰達之法寶利器。那么和珅與鬼谷子有什么關系?舉個例子說,行者成也,和珅知道乾隆皇帝想要什么,他就去幫乾隆皇帝做成什么。這就是行。而非空口白話。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靜也。正者,宜也。喜者,悅也。怒者,動也。名者,發也。行者,成也。廉者,潔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諂也。故圣人所以獨用者,眾人皆有之;然無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謀莫難于周密,說莫難于悉聽,事莫難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數,故曰:道、數與時相偶者也。說者聽,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聽。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濕者先濡;此物類相應,于事誓猶是也。此言內符之應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獨行之道。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對于鬼谷子而言,我承認這是標題黨。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1、我認為有價值的,讀者未必這么認為;2、讀者是被標題吸引而來,更加注重的是通俗易懂。畢竟手機互聯網也是從碎片時間開始的。今天我們說說十摩。
其實我剛才說的兩點就是摩的一種辦法,鬼谷子美其名曰“卑者,諂也。”理由我剛才也說了,你還是假裝高大上,讀者根本不買你帳。所以你不得不卑躬屈膝。再瞧瞧人家姜文站著把錢賺了,那是真本事。但是風險也極高。所以通俗點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心存大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十摩從人性角度出發,就想鬼谷子后面總結所言,圣人所以獨用。對于一本從性本惡基礎延伸的學說,人所獨有的就是貪欲。而鬼谷子能做的就是利用這一點。
那么十摩到底說什么?
宏觀出發,之所以要粘貼最后一段是因為這一段是對上一段的總結,開頭的“故”可以證明這一點。繼續學習福爾摩斯的“反推法”,最后一段總結如下:
1、成事成謀很難;
2、需要周密,與懂的人溝通;
3、事情成功,必然因為道、數、時;
4、合于情,物歸類;
5、摩之以欲;
6、幾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通過如上總結,反推十摩,則是“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十摩,首先確定是人性。而鬼谷子則是利用人性。上篇我們對于揣摩做了細致的分析,那么“揣情摩意”,既然基礎做好了,十摩簡單的說就是摩意。你喜歡什么,我就給你什么,你想聽什么,我就說什么。對于此我在運營自媒體過程中深有體會。讀者想聽的永遠是趣味性強的,離奇曲折,通俗易懂的內容,而不是之乎者也。
好吧,終于到了要被拍磚的時候了,我不打太極,就把我的想法通俗直接的說出來吧。
十摩就是拍馬屁,此言一出,必然招致責難無數。我這么說有如下理由:
1、揣篇: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者,不能隱其情。情欲必出其變。利用對方喜惡,操控他人心理。十摩本身就是前后一致的。
2、后一段中間,關鍵在于“合于情,物歸類”;也就是說你喜歡的,我也喜歡,你討厭的,我深惡痛絕,你講信用,我也講信用,你廉潔奉公,我潔身自好,有好處,都想追,我卑下是為了諂媚你。
3、平者,靜也。正者,宜也。喜者,悅也。怒者,動也。名者,發也。行者,成也。廉者,潔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諂也。我們可以看出前后高度一致,不管對于名望也好,對于利益也罷,對于誠信也好,對于喜怒也罷。我們知道前者是什么樣的,我們隨即與其“情投意合”。所以才有了那句老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摩真是這個類聚與群分的前提。
另對于十摩,所言使動用法,我舉個例子,怒者,動也,憤怒使之發動。我想說這個憤怒的人不管是游說者還是被游說者,憤怒的使用都是極其危險的。所以不成立。
所以說和珅正是依靠揣摩二字,搞定了乾隆皇帝,而對于我們在日常工作更加不能忽略揣摩。
本篇為一家之言,歡迎拍磚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