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xunzaixian
內分泌專業網絡學院
醫
訊
在
線
牟新教授
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浙江省醫學會營養與代謝分會委員
浙江省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委員
浙江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委員
浙江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普專業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醫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杭州市中西醫結合學會
內分泌專業委員副主任委員
杭州市中西醫結合學會
瘡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絡評審專家
古時有沒有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唐
《千金方·消渴》
心煩熱,兩腳酸,食乃兼倍于常而不為氣力者。
當知此病皆由虛熱所致。
明
《普濟方·消渴門》
金銀箔丸,治消腎,口干眼澀、陰痿、手足煩疼、小便多。
提到了糖尿病植物神經、周圍神經的病變。
金
《蘭室秘藏·消渴門》
消渴,上下齒皆麻,舌根強硬腫痛,食不能下,時有腹脹,或瀉黃如糜……前陰如冰,尻臀腰背寒。
提到了糖尿病胃腸道功能紊亂、周圍神經病變。
元
《丹溪心法》
消渴腎虛受之,腿膝枯細,骨節酸疼;手足麻者屬氣虛,手足木者有濕痰死血,十指麻木是胃中有濕痰死血。
把“麻”和“木”進行了詳細的區分。
這些中藥您耳熟嗎?
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藥,黃芪、當歸、川穹等藥材出現的頻次最高,為什么呢?因為瘀血是一個很重要的病機,所以活血化瘀的藥材不能少。除此之外,桂枝溫陽,白芍甘草治療手足拘攣、抽筋麻木,還有山藥、木瓜等健脾除濕的藥材。
藥材結對,療效更佳
乳香、沒藥最常用,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療效
蟲類藥材有奇效,全蝎、蜈蚣治療久病入絡,起到活血化瘀搜風的作用
滋陰補腎還靠玄參、太子參;麥冬、山藥;牡丹皮、枸杞子、桑寄生等
補氣、活血、健脾、柔肝……藥對,可以選擇白芍、當歸;木瓜、白芍等
藥串:迷你的小方子
藥材連用超過2味藥,我們稱之為藥串。例如
紅花、桃仁、赤芍、當歸、川穹、黃芪、地龍就是一補陽還五湯,以補氣活血為主
丹參、雞血藤、威靈仙、延胡索、海風藤、女貞子,止痛 活血,有效治療肢體疼痛
臨床研究meta分析顯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以補氣活血的藥物為主。補陽還五湯、黃芪桂枝五物湯、血府逐瘀湯等藥方的療效較為肯定。
古今醫案,溫故知新
喻嘉言醫案
以下肢無力為主要表現的糖尿病神經病變
朋友朱麟患消渴癥,后來煩躁、下肢無力,急不可耐的想治好。喻嘉言就開白茯苓丸 犀角,旁邊的醫生問:“腎的毛病,用犀角、黃連治心,錯了吧?” 喻嘉言回答說:“胃熱導致腎門開,心腎相通。心火使腎燥起來了,用犀角、黃連滅源頭的心火,錯了嗎?”眾位醫家非常佩服,朋友服藥有效,后來用六味地黃丸 犀角,病得以痊愈。
上焦:黃連 犀角 栝萎根(清心熱,生精止渴)
中焦:茯苓 人參 石斛 雞胵 萆薢(益氣、養陰、健脾、分清別濁)
下焦:熟地 玄參 覆盆子 蛇床子(補腎、斂精)
引經藥:磁石(重鎮、入腎經)
犀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如今沒有犀角,可以用升麻、水牛角等代替。
王旭高醫案
以麻木為主要表現的糖尿病神經病變
錢某患消渴癥十余年,服用滋陰降火藥,病情沒有加重。年逾六旬時舌苔黃膩,中焦有濕熱,近段時間開始手足麻木。王醫家用一個培養氣血之虛的方子,大生地、當歸、山萸肉、麥冬、洋參、懷山藥、龜板、建蓮肉,以益氣、養陰、潛陽、活血、生機的方法進行治療。
祝諶予醫案
以刺痛為主要表現的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
患者全身皮膚刺痛,伴觸摸痛一月余,之前的療效不是很好,祝教授用四藤一仙湯,雞血藤、海風藤、絡石藤、鉤藤、威靈仙,起到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因為本病系氣陰兩虛、血脈瘀阻之體,復感寒濕而成,病人以痛感為主。中醫理論痛最常見為“瘀血”、“寒凝”,其一是瘀血,針刺樣痛,于夜間加重,其二是寒凝致痛,疼痛劇烈,得溫痛減。所以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一般用活血、溫陽的藥物治療。
臨床中經常用到四藤一仙湯治療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我們自己的治療思路,以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為主,辨證口服中藥 外洗中藥,配合西藥修復神經、直筒等藥物以及早期的針灸,進行綜合治療,與單一西藥治療相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仝小林醫案
以灼痛為主要表現的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
患者皮膚灼痛,雙下肢為主,伴下肢肌肉酸痛,手足涼麻,喜暖惡寒。仝小林教授采用升陽散火湯(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的方子,治療病人四肢肌肉熱痛)治療,后期灼痛幾乎消失,服用黃芪桂枝五物湯進行調理。
聽聽專家怎么說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其中醫治療,需要分型而診。怎么樣下處方呢?謹記觀其脈癥,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具體還是看牟新教授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醫藥治療淺談》吧!
杭州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年會的課程均已上線,高清視頻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