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在某銀行辦理了一張儲蓄卡,設定了密碼,并存入了6萬現金。2014年8月,王某發現該銀行卡內存款少了10040元,后經調查得知,該銀行卡賬戶于2014年8月在山西某ATM機取款1萬元,手續費40元。王某認為某銀行作為銀行卡的發卡行,有義務維護銀行卡內的資金安全,現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王某銀行卡被盜刷,應承擔賠償責任,故訴至法院要求某銀行賠償損失。某銀行稱依約對于預留密碼的賬戶,凡使用正確密碼進行的交易均視為王某本人的行為,王某應妥善保管卡片、密碼,由于保管不善造成的損失應當由其自行承擔。
法院經審理認為:
保護儲戶存款安全即是銀行的法定義務也是合同義務,某銀行作為銀行卡的發卡行及相關技術、設備和操作平臺的提供者,應當提供完善的技術設備,包括難以復制的銀行卡和能夠識別復制卡的交易終端,掌握銀行卡的制作技術與加密保護技術,具備識別其真偽的技術和硬件設施,應當確保儲戶借記卡內的數據信息不被非法竊取并加以使用,確保借記卡內資金的安全。王某的銀行卡在山西ATM機上被取款時,其本人卻在北京,依常理判斷該取款行為并非其本人所為,在某銀行提供的證據難以證明是由于王某的過錯導致借記卡內數據信息被竊取使用的情況下,判決某銀行對王某損失的合理部分承擔賠償責任。
提示: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銀行卡已經成為大家工作和生活的必備品,每個人都有不止一張銀行卡,隨之而來的便是銀行卡的安全問題,銀行卡被盜刷的情形屢見不鮮。為避免銀行卡被盜刷,以及在被盜刷后能夠有效維權,建議持卡人做到:1、不出借、出租銀行卡給他人使用;2、不隨意將交易密碼告知他人;3、不在安全保護措施不足的情形下使用網上銀行系統;4、在有他人在身邊的情形下不要不加防護地輸入密碼信息;5、不輕信犯罪分子以需要通過電話聽取持卡人卡內余額證明持卡人資信能力的說法,違反常規多次輸入卡號及交易密碼;6、在銀行卡丟失后,及時進行掛失。同時做到在銀行卡被盜刷后,注意保存、固定“人卡分離”的證據,如向派出所報警,持卡到銀行進行轉賬或取現等,以便通過訴訟維權時具有更大的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