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天泰
聲明: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轉載需注明作者及來源,并附本公號二維碼。
我們中出了叛徒。
——題記
“愛你時,一切美好;恨你時,人生灰暗。”癡男怨女們在愛情的漩渦中甜蜜掙扎時,常常不忘秀出花式恩愛——常見的花式恩愛之一就是互表忠誠。于是,就有了“忠誠協議”。當然,個別漏了馬腳的人士被迫簽訂城下之盟的也不在少數。然而,當愛情的干柴烈火燃盡之時,這些因愛而生的所謂的“忠誠協議”便成了一個尷尬的存在。這些動不動就宣稱不忠誠方需要“凈身出戶”的“忠誠協議”效力如何?
一、忠誠協議長什么樣?
來來來,舉個栗子先。
【栗子一】
本人潘金蓮鄭重向丈夫武大承諾,對武大忠誠,今后不再和陌生異性的男人交往或來往,不再電話、短信聯系,不再和別人發生男女關系。一旦被丈夫武大發現,我自愿將所有財產歸我丈夫武大所有,包括房、車產和存款。本保證在夫妻關系存在期間一直有效,直到夫妻關系被迫結束。
【栗子二】
本人段正淳向吾妻刀白鳳保證與其他女性斷絕一切不正當男女關系,和任何方式的聯系。如果再有出軌和不正當男女關系,我愿將全部財產歸刀白鳳所有,我段某凈身出戶,段譽的撫養權歸刀白鳳所有,另外賠償刀白鳳的精神損失費200萬元。
【栗子三】
本人令狐沖向任盈盈保證,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對任盈盈絕對忠誠不生二心,并保證無論任何情況下絕不主動提出離婚。如果主動提出離婚,將賠償精神任盈盈損害撫慰金100萬元。其他財產方面也要照顧任盈盈。
【栗子四】
欠條:本人張無忌因與趙敏婚后,還與前妻周芷若有來往,現深表懺悔。為表示誠意并保證絕不再與前妻周芷若來往,我認可欠趙敏60萬元,如果雙方最終離婚,我將支付趙敏這筆60萬元欠款。
這動不動就要凈身,好可怕!法院管不管?首先,看“凈身”的涵義是什么了……以兇器直接摧殘一方身體為內容的約定,法律可不允許哦!
OMG,那其他凈身或者精神呢,法院怎么看?
二、忠誠協議,法官怎么看?
【法官觀點之一】:忠誠協議合法有效,受法律保護。
忠誠協議是雙方在平等自愿未受任何脅迫的前提下做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內容沒有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也不損害他人和社會公共利益,符合合同法規定的全部生效要件,就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忠誠義務規定的道德內容屬于法律的調整范圍,認定忠誠協議有效符合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有利于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2015)滄民終字第268號】
【法官觀點之二】:忠實義務是道德義務,忠誠協議不是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條所規定的忠實義務,是一種道德層面的義務,夫妻一方以此道德義務作為對價與另一方進行交換而訂立的協議,不能理解為確定具體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因此,“忠誠協議”涉及身份關系,不屬于合同法調整之列。【(2014)日民一終字第835號】
【法官觀點之三】:忠誠協議不應作為財產分割的依據。
凈身出戶的忠誠協議,系完全剝奪另一方在財產上的權利,有非常嚴厲的懲罰性質。
婚前協議并非真正的財產協議,而是一種忠誠協議,該協議中關于離婚后財產分割的約定不應作為確定雙方具體民事權利義務的約定,也不應該作為夫妻財產分割的依據。【(2013)滬二中民一(民)終字第1382號】
【法官觀點之四】:忠誠協議有一定效力,法院處理財產時可以適當參照。
人民法院對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應照顧女方和子女權益。此外,夫妻間簽訂有忠誠協議的,如協議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則對協議雙方產生拘束力;一方違反協議的,人民法院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時可適當參照相關約定。【(2014)錫民終字第0681號】
是不是有點懵圈?上述判詞對“忠誠協議”的效力作出了不同的認定,有認定有效的,也有認定無效的。
三、莫慌,律師給你把把脈
不同法官或基于不同的價值考量,或秉持不同的法律精神,或因為對法律條文的不同理解,常常會對尚有爭議而未有定論的問題作出不同裁判,每當此時,律師的作用便凸顯出來——以法釋案,以案說法,據理力爭,引導、說服、打動法官作出有利于己方當事人的裁判。竊以為,要認定“忠誠協議”的效力,需重點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對自己具有完全處分權的財產,能不能簽個協議了?
答案毋庸置疑。《婚姻法》第十九條前兩款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此規定顯然明確了夫妻可以約定財產歸屬,當然也可以簽訂“忠誠協議”來約定財產歸屬。實踐中,忠誠協議往往并非只約定財產歸屬那么簡單,“忠誠”才是此類協議的重點所在,所以往往還會涉及忠實義務。
2.“忠實義務”是不是法律義務?
應當說,忠實義務原本是道德義務。但是《婚姻法》第四條規定了“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該規定至少在立法精神和原則上,將夫妻間的忠實義務上升到法律可以調整的范圍。
忠實義務是配偶權的核心,為了保護配偶權,《婚姻法》第四十六條中以離婚損害賠償制度規定了對違反夫妻忠實義務的懲罰性條款,這也說明忠實義務已上升為法律義務。
3.“忠誠協議”屬不屬于合同?
《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顯然,合同法中的合同是指有關財產關系的協議,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不受合同法調整。
實踐中的“忠誠協議”可能會糅合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應當說,以忠實義務為條件約定財產歸屬的協議,名為“忠誠協議”,實為設定財產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屬于合同,當條件成就時,合同即生效。
4.“忠誠協議”能限制離婚自由或限制撫養權、探望權、監護權嗎?
婚姻自由是憲法權利,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撫養權、探望權和監護權也是法定權利,自然不是一紙協議就能剝奪的。
如果只是約定過錯方在離婚時放棄一定財產權利,又如何會限制離婚自由?約定“不得離婚”“不得探視”等限制相關法定權利的內容因違反法律規定自然無效。
5.“忠誠協議”可以約定凈身出戶嗎?
還是那句話,要看“凈身”的涵義是什么了……以摧殘一方身體為內容的約定,法律可不允許哦!
那么只有財產方面的凈身出戶呢?還是要看協議的具體內容,如果僅僅是限定身份關系,如不允許離婚否則凈身出戶(條件違法),顯然是無效的。但如果一方不忠誠,則一分財產不能要,法院一般會被認為明顯不公平,也不會得到法院支持。法院要斟酌過錯方的具體過錯程度,適當分割財產。
6.“忠誠協議”可以約定精神損害賠償金嗎?
婚姻法屬于私法,我國私法領域奉行“意思自治”“契約自由”“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等原則,夫妻雙方約定過錯方對無過錯方進行一定的物質損害賠償或精神損害賠償,實際上是以書面的形式,將過錯方侵犯配偶忠實權利的責任具體化、物質化。無過錯方請求過錯方賠償精神損失,通過物質賠償彌補無過錯方所承受的精神和心靈傷害,符合婚姻法的原則和精神,應當屬于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
我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關于過錯賠償金的規定,對無過錯方的賠償請求權限制得過于苛刻,“忠誠協議”實際上是對該條款權利救濟方式的補充,增加了通過合法約定的私力救濟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無過錯方因配偶權被侵犯而遭受傷害和痛苦之后卻無法救濟的情形發生。
四、不羅嗦了,上結論
忠誠協議往往由兩部分組成:涉及身份關系的約定和涉及財產關系的約定。
首先,關于財產約定的效力。原則上是有效的,但應考慮是否公平。違反忠實義務的過錯方,也有其合法的財產權益。如按明顯不公平的協議履行則可能造成一方生活困難,而另一方獲利極大,雙方利益過于失衡。因此,法官可以通過自由裁量權參照該約定進行調整,作出合理判決。
其次,基于身份關系約定,如禁止離婚,限制撫養權、探望權、監護權等因違反法律規定自然無效。
再次,關于精神損害賠償金的約定,雖然符合婚姻法的基本原則和精神,但畢竟超出了《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所規定的情形之外,法官仍然有自由裁量權,可以視具體案情支持或者部分支持,也可以不予支持。
總之,夫妻間“忠誠協議”是對夫妻忠實義務的具體化約定,對于既貪財又好色的某一方當事人來講,出于趨利避害的考慮,可以起到很好的約束,也有利于維護婚姻家庭關系的穩定;另一方面,合法合理的“忠誠協議”也能彌補《婚姻法》四十六條規定之外的情形無過錯方無法得到救濟的尷尬。過錯方當事人在簽訂協議時頭腦清醒,意思自由,仍然大義凜然地在所謂的“忠誠協議”上簽了字,無過錯方也因此付出了感情或金錢投入,過錯方難道不該為自己過于自信的承諾付出相應對價么?
司法實踐中,關于“忠誠協議”的效力仍在爭議之中,判決結果也不盡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忠誠協議”即便作為協議被認定無效,但作為證據仍然具有相當的證明力,法官在判決時一般會予以參照和考慮,從而作出傾向于無過錯方的判決。話說回來,對于走心的高級玩家來說,無需簽訂什么“忠誠協議”也可以讓對方俯首帖耳心甘情愿地拱手奉獻出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那么,大家都走點心,多承擔一點責任,你儂我儂,豈不美哉?
最后,預告一下:本公號近日將推出忠誠協議范本,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