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ilawyer微信公眾號首發
轉載須經授權并于文首注明作者及來源
總第177期
第一部分 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裁判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2007年3月16日):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一百二十九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12年12月28日修正):第七十二條。
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第八條、第十條、第十七條、第三十一條至第四十三條、第五十八條、第六十條。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988年1月26日 法〔辦〕發〔1988〕6號):第95條。
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5年7月29日 法釋〔2005〕6號):第一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十一條至第十八條。
6.《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2005年1月19日 農業部令第47號):全文。
7.《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涉農案件審判工作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通知》(2004年6月28日 法〔2004〕124號):第三條。
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的若干意見》(2008年12月3日 法發〔2008〕36號):二(二)3。
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涉農民事案件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2009年6月19日 法發〔2009〕37號):三。
【實務要點】
1.當事人雙方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轉讓還是委托代耕(或轉包)發生爭議的,應加重主張轉讓一方的證明責任,如其舉證不能或舉證不足,應認定雙方系委托代耕(或轉包)關系而非轉讓。
2.自留地經營權流轉糾紛不屬于人民法院的主管范圍。
3.當事人之間未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并不必然導致合同不成立或無效。
4.當事人以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沒有約定互換期限為由主張隨時解除互換合同的,不予支持。
5.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行為沒有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只是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合同對互換雙方當事人仍然具有約束力。
6.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未經集體經濟組織同意、備案的,不屬于因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而導致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無效的情形。
7.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期限超過原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的,超過部分無效,但并非整個流轉合同無效。
8.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改變土地所有權性質或土地農業用途的,應認定無效。
9.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的受讓方,應當是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
10.家庭承包的承包方以其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或者抵償債務的,應當認定無效。對因此造成的損失,當事人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11.未經發包方同意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無效,但發包方無法定理由不同意或者拖延表態的除外。
12.認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時發包方是否同意,應當以其明示為依據。
13.發包方不同意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必須具備法定理由,否則應認定轉讓合同有效。
14.是否備案不影響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的效力。
15.對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費糾紛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酌情適用情勢變更原則,以平衡當事人之間的權益。
16.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的履行后果只是一般的不公平,一方當事人以此為由不再履行流轉合同的,不應支持。
17.參照適用情勢變更原則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只涉及是否繼續履行問題,不涉及已經履行完畢的情況。
18.承包方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對方當事人在土地上有合理投入的,承包方應當予以適當補償。
19.當事人對轉包、出租的流轉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應當參照《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處理。
20.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當事人雙方約定的承包地交回的時間,可以不受“在農作物收獲期結束后或者下一耕種期開始前”的規定限制。
21.未約定互換期限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不能依據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認定為不定期的互換。
22.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只限于在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戶之間進行。
23.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案件,應當注重對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物權的保護力度,依法認定合同的效力。
24.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出租糾紛涉及移走農作物、返還土地的,應根據農作物的種植生產周期的長短,依法公平處理。
25.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人之間,可以自愿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但應限于從事農業合作生產。
26.承包方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第三人且流轉期限屆滿前,發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后,請求承包方返還流轉價款或請求第三人支付流轉價款的,應予支持。
27.承包方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第三人且流轉期限屆滿前,發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后,請求承包方返還的流轉價款或請求第三人支付的流轉價款應當是剩余流轉期限的流轉價款,而非原來承包合同約定的承包費。
28.承包方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第三人且流轉期限屆滿前,發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并起訴至法院追索剩余流轉期限的流轉價款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追加承包方或第三人作為程序意義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29.以家庭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時,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但也有例外。
30. 以家庭方式承包土地的承包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外的人,未通知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流轉合同無效。
31.承包人在通知了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其準備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后,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在合理期限內沒有提出優先權要求的,承包人可以流轉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
32.承包人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時沒有通知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在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開始使用承包地兩個月后,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提出優先權主張的,不予支持。
33.以家庭方式承包土地的承包人流轉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時,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二人以上要求行使優先權的,承包人享有選擇權。
34.凡是強迫承包方簽訂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均無效,承包方有權請求返還承包地、賠償損失,取得該土地的第三人與強迫承包方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組織和個人,應當依其過錯承擔賠償責任。
35.發包方阻礙承包方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方有權請求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36.發包方或者其他組織、個人擅自截留、扣繳承包收益或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益,承包方有權要求返還。
37.發包方或者其他組織、個人經承包方同意,可以截留、扣繳承包收益或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益抵頂承包方向其履行的支付義務。
38.發包方或者其他組織、個人擅自截留、扣繳承包收益或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益后,主張抵銷的,不予支持。
39.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采取登記對抗主義。
40.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未登記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二部分 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裁判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2007年3月16日):第一百三十三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第三條、第四十九條、第五十條。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5年7月29日 法釋〔2005〕6號):第二十一條。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涉農民事案件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2009年6月19日 法發〔2009〕37號):第二條、第三條。
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治理開發農村“四荒”資源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1996年6月1日 國辦發〔1996〕23號):全文。
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治理開發農村“四荒”資源工作的通知》(1999年12月21日 國辦發〔1999〕102號):全文。
【實務要點】
1.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人,不限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內部成員。
2.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屬于物權,取決于其是否依法登記。
3.其他方式的承包,承包地具有特定性,不是人人有份的平均承包,對承包人也沒有特殊限制。
4.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四荒地”,必須是農民集體所有的、未利用的土地。
5.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采取登記要件主義。
6.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抵押。
7.法律對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沒有規定轉包的方式。
8.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入股方式流轉的,可以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
9.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承包方未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即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其流轉行為無效,但非因承包方原因未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的除外。
干貨大禮包
■回復關鍵詞“建設案例”,下載《100個案例:詳解建設用地使用權糾紛裁判規則》;
■回復關鍵詞“建設用地”,下載《建設用地使用權糾紛辦案依據分類集成》;
■回復關鍵詞“合同效力”,下載《65000字詳解合同效力的審查認定規則》;
■回復關鍵詞“侵權”,下載《侵權責任法關聯規定適用集成》;
■回復關鍵詞“借貸”,下載《民間借貸司法解釋關聯規定適用集成》;
■回復關鍵詞“管轄”,下載《民事訴訟106條管轄實務操作規則》;
■回復關鍵詞“案由”,下載《辦案必備的222個常見民事案件案由適用指引》;
■回復關鍵詞“執行”,下載《72個案例詳解執行實務操作規則》;
■回復關鍵詞“民訴”,下載《民事訴訟法關聯規定適用集成》;
■回復關鍵詞“受理”,下載《民商事訴訟40條實務受理規則及其適用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