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法院網
作者:陸蘭蘭
【案情】
周某與趙某系夫妻關系,共育有兩女一子。1990年,周某與趙某共同購買了一套房改房。1994年,趙某因病去世。2004年,周某與趙某婚后購買的房改房被拆遷,周某獲得拆遷補償款8萬元左右,后周某通過補差價6萬元方式優惠購買了一套拆遷安置房。2016年左右,周某與趙某所生的長子去世。2017年,周某立下遺囑,將其2004年購買的房屋贈與給孫子周某某,為此,其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2018年,周某去世?,F周某的兩個女兒訴至法院,請求確認遺囑無效并分割案涉房屋的相應份額。
【分歧】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健在一方用已故一方的拆遷補償款購買的房屋是否有已故配偶的份額?
一種觀點認為,遺產應該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夫妻共同財產是指一方或者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財產,被拆遷房屋雖然是夫妻共同財產,但在夫妻一方去世后,夫妻關系終止,去世一方對原有房屋享有的財產權益因拆遷而轉化為拆遷補償款,健在一方使用已故配偶的拆遷補償款作為部分出資購買的房屋不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而應認定為健在一方的個人財產,因此其法定繼承人僅可以繼承拆遷補償款。
另一種觀點認為,認定房屋是否為夫妻共同財產應當考慮購買房屋的房款來源,如果購買的房屋出資實際有夫妻共同財產,即使夫妻一方已經去世,使用去世一方的拆遷補償款購買的房屋應理解為去世一方的財產性權益轉化,故應當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評析】
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在處理上述糾紛案件時,我們可以借鑒北京高院發布的關于審理繼承糾紛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中關于被繼承人購買公房時根據工齡政策福利,使用已死亡配偶工齡折抵房款的,所獲工齡政策福利能否這算后作為遺產分配問題處理意見,對本案的裁判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處理上述問題時,北京高院認為按成本價或標準價購買公房時,依國家有關政策這算已死亡配偶一方工齡而獲得政策性福利的,該政策性福利所對于財產價值的個人部分應作為已死亡配偶的遺產予以繼承。同時給出了該政策性福利所對應的財產價值計算參考公式:(已死亡配偶工齡對應財產價值的個人部分÷購買公房是房屋市值)×房屋現值。上述處理意見其實是考慮了政策性優惠福利具有人身和財產雙重屬性,屬于財產權益。已死亡配偶生前工齡優惠后購買的房改房是對原有承租權的承襲和轉化,所以以上述方式購買的房改房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同理,在處理使用已故配偶的拆遷補償款沖抵購買的拆遷房屋的權屬認定上,應借鑒上述對用已故配偶的工齡購買房改房的權屬認定的裁判規則。在認定房產屬性時應考慮出資來源的性質等因素,本案中被拆遷房屋屬于夫妻共同取得、共同享有。案涉房屋雖然系周某在趙某去世后購買,但該房的權屬取得是原有拆遷房屋的拆遷補償款的形態轉化,含有去世一方的財產權益,在運用拆遷補償款沖抵差價購買的拆遷房屋具有一定的優惠購買利益,實際上也是對拆遷安置戶的補償,該部分利益是原有被拆遷房屋共有人共同享有的,享受的對象應為被拆遷房屋的家庭,雖然夫妻一方先行去世,并未實際享受到這種利益,但并不影響其個人財產權益的轉化,這是從拆遷安置權益轉化為新的房屋所有權,是原有房屋所有權的承襲和轉化,故應當將新購買的房屋認定有去世一方的份額更為適宜。在計算已故配偶份額所對應的財產價值時,可以借鑒上述房改房的處理方法,即(已死亡配偶拆遷補償款對應財產價值的個人部分÷購買新房屋市值)×新房屋現值。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