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夫妻在協議離婚時
主動放棄對方支付撫養費
但隨著今后生活水平的變化
孩子撫養費、教育費的提高
往往又會事后反悔
這樣的情況法律是如何規定的呢?
案情簡介
2017年陳某(父親)與張某(母親)經過法院調解離婚,離婚調解書中約定:一、雙方自愿離婚;二、婚生子陳某某(即本案原告)由父親陳某撫養,探視權由雙方自行協商。在調解過程中,陳某表示,同意離婚,孩子由其撫養,并表示不需要對方支付撫養費,對方可隨時探視孩子。
2019年,原告陳某向本院起訴撫養費糾紛一案,要求被告即其母親張某:1.自2018年5月起每月支付原告撫育費1200元,至原告獨立生活止;2.原告的學雜費用憑正式發票由父母雙方各半承擔。
后法院組織雙方進行調解
因雙方意見差距較大
致調解未果
審理結果
本案中,在離婚時原告父親陳某要求直接撫養原告,并且承諾不要求另一方原告母親給付撫養費,事后又向本院起訴要求另一方給付撫養費,在調解中法院已經要求直接撫養原告的陳某對其經濟狀況不足以維持子女當地實際生活水平或者子女生活、教育、醫療等必要合理費用確有顯著增加等正當情形進行舉證,陳某未予舉證。
法官釋法
根據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于2019年7月下發的《家事糾紛案件審理指南(婚姻家庭部分)》第16條規定:離婚時夫妻雙方約定或者直接撫養子女一方承諾不要求另一方負擔子女撫養費,事后直接撫養子女一方又以子女名義起訴主張另一方給付撫養費的,一般不予支持。但具有直接撫養子女一方經濟狀況不足以維持子女當地實際生活水平或者子女生活、教育、醫療等必要合理費用確有顯著增加等正當情形的,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18條的規定,可以判決另一方給付撫養費。
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本案原告父親即法定代理人陳某在法官已經釋明舉證責任的情況下,仍未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自己經濟情況不足以維持陳某某的實際生活水平,也未舉證陳某某的教育、醫療、生活等合理費用確有顯著增加,故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親情,是一份特別存在的愛
也是一份血濃于水的包容
夫妻雙方你爭我奪
針鋒相對之下
最不幸的還是孩子
減少矛盾的同時
也應最大限度的降低對孩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