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有限公司股權分割離婚案件的十大常見問題分析(下)
六、涉股權離婚案件是否可以追加第三人(如公司或其他股東)到訴訟中?
通常來說,離婚案件的當事人雙方就是男方與女方,不存在第三人。所以諸如可能涉及第三人的,如夫妻一方的對外債權或對外債務等,離婚案件就很可能因涉及案外第三人的利益而無法直接處理,法院往往會釋明當事人另案解決。涉及有限公司股權分割的案件,司法實踐中法院釋明雙方當事人另案解決,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離婚案件無法追加第三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離婚案件能否追加第三人,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不能追加第三人更多的是司法實踐操作層面約定俗成的一個慣例或者說離婚案件處理的“應有之義”。對此,《最高院民一庭實務問答》在婚姻案件訴訟程序方面有一個間接的指導意見。最高院民一庭在回答“在訴訟中,當事人自愿離婚,并就財產問題、債權債務處理達成一致,第三人是否能以確認該協議的生效民事調解書侵犯了其合法權益”這個問題時認為:“離婚糾紛案件的當事人只能是婚姻締結的雙方,不列案外第三人為訴訟當事人。一般情況下,第三人認為調解協議侵犯其合法權益申請再審缺乏法律依據,人民法院應予以駁回。但人民法院發現確有錯誤,又必須再審的,人民法院根據相關法律精神走審判監督程序辦理。”上述問答中的問題雖然是有關第三人可否確認離婚案件雙方的調解書侵害其權益的處理問題,但是,卻間接地“明確”了離婚案件無法列第三人的指導性意見。但是,司法實踐中卻存在著離婚案件追加第三人的情形。比如夫妻一方或雙方,與一方父母共有房產或與子女共有房產之情形,而該種情形下,如果夫妻雙方能夠針對該等存在第三人權益的夫妻財產形成一致處理意見,即“調解結案”時,法院為了減少當事人的訴累、案結事了,會將夫妻雙方以外的共有人追加到案件中。筆者處理的很多案件均涉及該種情形,追加進來的形式,有的是直接列為第三人,有的是相對靈活的讓共有人到法庭做筆錄的形式。在夫妻雙方不能就涉及案外人利益的財產形成一致意見的情形下,就如我們所遇到的絕大多數離婚案件一樣,法院往往會釋明當事人另案處理。那么,在非調解結案的離婚案件,相關案外權益人是否可以直接以第三人的身份參加到訴訟之中呢?實踐中非常少見,甚至,即使在前述調解結案的情形下,法院多數情況下也會釋明當事人另案解決。針對該問題,我們在梳理上海市2017年到2019年的離婚案例時進行了格外的留意,的確注意到有兩個離婚案件有“第三人”以訴訟主體的身份參與到案件之中,分別是嘉定區人民法院2017年審結的(2017)滬0114民初12918號案件和浦東新區人民法院2017年審結的(2017)滬0115民初15104號案件。該兩個案件一個是法院依職權追加,一個是依原告的申請追加。近期,筆者正在辦理的一個涉離婚房產案件,也涉及類似情況,法院依職權追加當事人雙方的成年子女到訴訟中,雖然該案最終以調解結案,但法院在追加第三人時,當事人雙方針對涉案財產的分割并沒有形成一致意見。因此,離婚案件,尤其是夫妻雙方針對涉案財產(諸如公司股權等可能涉及第三人利益的財產)的分割并不能形成一致意見的情況下,原則上不能追加第三人,雖然因個案的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但筆者認為不具普遍的參考意義。七、涉股權離婚糾紛中法院以“涉及案外人利益為由”不予處理,是原則還是例外?涉及公司股權的離婚案件,有的法院會釋明雙方當事人另案處理,有的法院會直接進行處理。針對于此,筆者曾對上海過去三年(2017年-2019年)的能夠檢索到的準予離婚判決書(樣本案例)進行了一個數據分析:涉及公司股權的離婚案件占樣本案例的3.3%(涉股權案例),法院在離婚案件中直接對涉案公司股權進行處理的占股權案例的33.3%(注:因檢索途徑及大多數離婚案件并未公開判決書等原因,上述數據僅供參考)。從樣本案例來看,涉及到公司股權的離婚案件,在過去的三年中僅占所有案件的3.3%,數量是非常的少。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樣本案例本身就有局限性,該數據僅是一個相對參考。但在該3.3%涉及公司股權的離婚案中,法院進行分割處理的僅占其中的三成,七成的離婚案件中并未處理案件所涉公司股權。雖然限于樣本案例本身數量的局限性,但是,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目前法院對于涉公司股權離婚案件的處理方式(即另案處理)。樣本案例中,對于涉案股權不處理的方式大同小異。即“因涉及案外人利益因素,由當事人另案處理”;但處理的情形卻存在著個案差異:比如(1)雙方協商一致的情形,無論是對于股權實物分割形成一致(取得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還是對一方持有的股權價值達成一致;(2)再比如一人有限公司不涉及案外人利益因素也不破壞有限公司人合性的情形;(3)還比如夫妻雙方均是有限公司股東的情形。上述三種情形本身都不具有太多的爭議點,所以法院依法進行處理順理成章(雖然實務中也不乏即便是上述三種情形之一,法院仍釋明雙方另案處理的案例)。還有一種情形,即(4)雖是配偶一方持有有限公司股權,但另一方獲得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的同意(且放棄優先購買權)的情形。該種情形下,往往夫妻雙方對于涉案公司股權的分割存有較大爭議,而實踐中,不持股一方的配偶取得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的同意也絕非易事,這也是司法實踐中,很多法院對于一方持有的有限公司股權不予處理的現實原因。關于離婚案件中是否應當一并處理涉及的公司股權,北京高院民一庭的意見或許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北京高院民一庭認為:“離婚案件涉分割公司股權的,一般應當在離婚案件中予以處理;確因股權與案外人存在爭議難以確定的,可另案予以處理。”如上所述,很多時候,因涉及“案外第三人的利益”,離婚案件中不處理一方持有的公司股權。一般來說,非股東配偶可在離婚后財產糾紛中進一步主張自己的權利。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也絕非在離婚后財產糾紛中就一定能夠處理夫妻一方持有的公司股權。離婚后財產糾紛仍不處理一方名下股權的原因值得我們研究。這些原因主要包括:(1)雙方協商一致另行處理;(2)股權是否存在不清晰(如存在代持或雙方原離婚協議約定不明確且無證據證明股權確實存在);(3)雙方對股權價值沒有相應的評估結論,且非股東配偶也沒有提供證據證實其他股東同意該方成為公司股東。對于上述(1)、(2)原因引起的,法院對涉案股權不予處理,自是情理之中。但是,對于(3)的情況,實際是司法實踐中較為常見的情形,往往是非持股一方無法取得其他股東同意的聲明,在雙方無法就股權價值達成一致的情況下,該方因審計評估費用較高或其他原因導致的,該方不愿意提出審計評估申請的情形。筆者認為,上述(3)的情形下法院不予處理有待商榷,但這的確是離婚糾紛或離婚后財產糾紛中股權分割的難點之所在。九、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與否的舉證責任是股東配偶還是非股東配偶,法院是否可以依職權調查?無論是離婚案件還是離婚后財產糾紛案件,直接分割股權的情況下,取得其他股東過半數的同意是實務處理中的難點。那么,取得其他股東過半數的同意的舉證責任在哪一方就顯得十分重要。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非股東配偶要求直接分割股權并成為涉案公司股東,其需要舉證證明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當然,股東配偶為了實現非股東配偶不能直接分割股權,也可以主動提交其他股東過半數不同意非股東配偶成為股東的聲明函或股東會決議。《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十六條最后一款,明確了該類證據的形式為“股東會決議或當事人通過其他合法途徑取得的股東的書面聲明材料”。從這個表述上來看,明確了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的證據形式,但并沒有固定舉證責任一定是非股東配偶。關于舉證責任的分配,本身還是需要結合民事訴訟法及民事證據相關規定進行處理。我們知道,實務中,非股東配偶原本就可能不參與公司經營,能否找到其他股東都是問題,更不用說取得該等股東過半數的同意。那么,法院是否有權直接征求其他股東的意見呢?這個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但是,上海高院民一庭的傾向意見中有類似的表述,可供我們實踐之中進行參考:“若雙方不能就股權價值達成一致,也不能通過評估審計確定的,人民法院應首先就非股東一方經股權分割后能取得的份額情況征求公司其他股東意見,對股東的不同意見按照《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六條規定處理;若經書面通知,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亦視為同意轉讓,法院可就股權份額進行分割處理”。從上海高院民一庭的傾向性意見的表述看,法院有權主動對其他股東是否同意進行調查,但實踐中也存在其他股東相關線索的確認問題。一方婚前的股權屬于該方的個人財產,這個在司法實踐中并沒有太多的爭議,該方婚前的股權在婚后的收益、增值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在《婚姻法司法解釋(三)》頒布后也變得相對明確。但是,實務中的案件可能比這種單純地需要考慮一方婚前股權在婚后的增值溢價、分紅收益要復雜的多。比如,一方在結婚登記之前通過出資設立或受讓取得的股權,在結婚后,涉案公司存在以夫妻共同財產增資(如無特殊說明,以下所指增資均指“同比例增資”)時,股東配偶名下的股權是夫妻共同財產,還是仍為該方個人財產,還是存在部分夫妻共同財產、部分個人財產? 這是實務中的難點問題。有的觀點認為,公司股權在一方婚前就已經取得,該種財產形式首先不應因婚姻關系的締結以及婚姻關系的存續時間長短而發生改變;其次,婚后增資的行為只是可能使得股權價值增高,而非股權本身屬性的變化。至于夫妻共同財產對涉案公司增資的行為,對于非股東配偶來說可以依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規定主張其財產權益,而非針對涉案股權本身擁有權益。也有的觀點認為,公司增資后,使得每股對應的出資額增加,持有股權的一方在婚前對涉案公司的出資經過婚后夫妻共同財產增資后被稀釋,經過稀釋之后的股權屬于該方的婚前個人財產,因夫妻共同財產參與增資導致股權比例沒有發生變化,前述婚前個人股權與目前工商登記的股權比例之差額屬于雙方之夫妻共同財產。客觀說,隨著夫妻雙方婚姻關系的持續,公司也在不斷地發展,增資、減資、股權轉出、受讓自是常態。對于該等情形下,一方名下公司股權的屬性認定往往是案件的難點。前述還僅是婚后增資的情形,如果涉案公司在股東配偶結婚后先增資再減資,或者先減資再增資,亦或是增資、減資過程中又涉及了股權轉出或轉進等等,每增加一種情形,都會使得該類問題變得更為復雜。再比如,一方在婚前取得涉案公司股權,但僅是認繳出資,在結婚登記后以夫妻共同財產實繳到位的情形如何認定;或者一方婚前取得股權,雖在婚后增資,但增資所用資金為該方個人財產等等都是實務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因篇幅限制,本文不再展開贅述,后續陸續和大家分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