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自己身體健康的不斷重視,越來越多的小伙伴開始走進健身房,對自己的身體開始重視和訓練。可是,對于很多初學者而言,剛走進健身房可能并不能很好的制定自己的健身計劃,那么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起來看看吧~
健身前,要充分的了解健身知識,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實用的健身方法和計劃。由于個體的差異,每個人的健身計劃也有所不同,但還是有基本的準則供大家參考,例如周鍛煉次數、每次鍛煉時間、鍛煉部位(每次并非全身各部位肌肉都要鍛煉)、部位鍛煉組數、每組次數和負荷等。
鍛煉次數
初練者一般每周鍛煉3次,隔天一次。對初練者來說,鍛煉次數每周超過三次或少于三次,效果都不好。次數少了,肌肉得不到應有的刺激;次數多了,肌肉疲勞過度,又不利于肌肉的增長。
鍛煉時間
初練這一般每次鍛煉1小時左右。隨著力量的增加,鍛煉時間可適當增加,但不要超過2個小時。動作組與組休息時間不超過30秒;動作與動作之間,休息時間可稍微長些。鍛煉時間以上午10點、下午5點左右為佳。但睡前1小時一定要結束訓練,否則可能影響入睡。
鍛煉部位
以腿部的鍛煉為帶動全身肌肉的增長,不少健身愛好者往往忽略腿部,尤其是小腿肌群的鍛煉 。你為健身運動愛好者一定要注意全身肌肉的勻稱,唯有這樣才能練出非常勻稱、性感挺拔的體型。同時,腿部的發展最大限度的增加身體激素的分泌,激素能促進全身肌肉的增長。
肌肉鍛煉的順序沒有統一的標準,但遵守一個原則:全身各部分肌肉在一個健身循環內都要得到鍛煉,每次鍛煉2-3個部位,根據個人的體質和健身強度而定,局部肌肉鍛煉要有48-72小時的修復時間。
鍛煉組數
初練者頭一周內,從小負荷、低次數的強度開始,然后循序漸進的增加,最后堅持每個部位3-4動作,每個動作3-4組。
動作次數
大負荷、少次數、少組數的方式對增強肌肉力量和肌肉何種有效;而小負荷、多次數、多組數的方式有利于縮減脂肪,使肌肉線條清晰、輪廓分明。(1~4次主要增長絕對肌力和體力,6~12次主要增長肌肉圍度,16~20次主要發達小肌肉群和增進肌肉線條彈性,25次以上主要用于減脂、增強心肺功能、健身塑形等。)
每組次數
每組次數就是RM的概念,例如'8~10RM'所表達的就是'竭盡全力最多能重復8~10次的重量'。以增肌為目的的健身,采用8-12RM的重量。以減脂為目的健身,采用20-30RM的重量。
適時改變鍛煉強度與方法
隨著力量的增長,要增加負荷強度和多動作鍛煉,以給肌肉新的刺激促進增長。
鍛煉方法
一般健身者:在時間和體能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每周健身4—5次,每次40—50分鐘。
增肌訓練者:周一至五訓練3次,中低強度,以器械訓練為主,有氧訓練為輔,周末訓練兩次,高強度
,時間延長,除跑步熱身外,完全投入到器械訓練中去。
減脂訓練者:每周5—6次,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為主,配合適量器械練習。
塑型訓練者:健身頻率和持續時間與一般健身者相同,但注意課程多樣化,包括有氧運動、舒緩性健身操課、器械訓練等不同項目。
增肌訓練者應注意:肌肉恢復期為48~72小時,因此在肌肉沒有完全恢復之前再繼續鍛煉同一塊肌肉是沒有效果的,相反會影響鍛煉效果。一般在大肌肉鍛煉的同時有小肌肉的參與運動,這樣的情況下,只要把參與運動的肌肉在同一天鍛煉效果是最好的。組數、次數要求,大肌肉3~4組、6~10RM、3~4個動作,小肌肉2~3組、8~12RM、2~3個動作。大肌肉包括:胸肌、背闊肌、腹肌、腿部。訓練初期要適當減輕重量、加大數量。